发布时间:2024/11/28 12:26:30 点击数: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03.html冯友兰先生将人的精神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做事根据本能,就像小孩和原始人,为自然境界;做事的动机利己,其后果也可能有利于他人,这是功利境界,我们普通大众都在这一层次;孔子等古代圣人为道德境界,他们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超越道德价值,超乎社会整体之上称之为天地境界。如果这么分类的话,老子应该在天地境界。不过,老子本人大约是不会认同的。老子推崇的是谦恭卑下,他认为:“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尊贵从卑贱中产生,崇高以卑下为基础。这也是一种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而且他认为:“上德若谷”,达到最高道德境界的人要谦恭卑下,虚怀若谷。就像山谷一样有包容心。另一处说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具有开阔的胸襟。但他同时认为最柔弱的又是最坚强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滴石穿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知道老子喜欢正话反说,或者说他喜欢反过来思考问题,所以说老子的基本观点是:最柔弱的最坚强,最卑下的最崇高,最虚空的最实在,最原始的最先进。所以说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按照上面的说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子说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就是说,不做才能做大做强。实际上这是一种无为的思想,也是老子的境界和追求。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个无为呢?真无为还是假无为?很多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是什么都不做,是消极的隐退思想。因为有一句:“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也不想做。其实不然,且看三十七章这一句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事都不做,但也把什么事都做了。两句话看起来很矛盾,但也能够理解,因为老子看事物都是从正反两面来看,真无为假无为都是他的思想。我们可以合起来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做,但是都做了。如果真要说清楚真无为还是假无为,只能从后来者那里来说。庄子继承了老子的真无为思想,韩非子则是看到了假无为的一面。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老子的本意,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说法,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各取所需而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pj/262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