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清风观雨说历史读庄子

发布时间:2023/1/9 19:39:46   点击数: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楚庄王后裔,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唐)白居易《读庄子》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虫。

《庄子》里面有很多构思奇妙的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都不是庄子随便臆造出来的,都有很深刻的寓意:《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盗跖痛骂孔子,借盗跖之口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春秋末期的西北部柳下屯人展雄(盗跖、柳下拓),领导奴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他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

孔子走出帐门登上车子,多次失落拿在手里的缰绳,眼光失神模糊不清,脸色犹如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地不能大口喘气。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巧遇上了柳下季。柳下季说:“近来多日不见心里很不踏实,看看你的车马好像外出过的样子,恐怕是前去见到盗跖了吧?”孔子仰天长叹道:“是的。”柳下季说:“盗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违背了你的心意吧?”孔子说:“正是这样。我这样做真叫做没有生病而自行扎针一样,自找苦吃,急急忙忙地跑去撩拨虎头、编理虎须,几乎不免被虎口吞掉啊!”

孔子有教无类,将先秦贵族专有的文化知识传播给普通人,三千弟子贤者七十二,同时整理先人著作,形成儒家学派,至圣先师名至实归。他以行践思的执着追求,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等思想,仍具有穿透时空的震撼力,他有值得受后人尊敬的一面。孔子克己复礼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理解低沉平民奴隶的生活痛苦,所以盗跖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立场不同,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44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