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教育杂感备课札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学流程---
理解词意疏通文意
先让学生自由翻译全文,再抽取学号点学生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古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疏通文意。只有了解文意才能分析文章结构,懂得其中的“巧妙”。
疏通文意的程序:先自由翻译全文,再点个别同学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必须要有个别同学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的环节,是知识落实的关键。
合作演读体会巧妙
让学生两两合作,分别扮演“庄子”和“惠子”,演读课文。并归纳庄子和惠子的人物形象。
惠子的语言多用问句,常用“固”“全矣”等肯定表述,而且阐述理由充分、头头是道。更偏理性,更较真。庄子的语言更“从容”,常用陈述句,而且采用“偷换概念”的方式阐述理由。更偏向感性,更随性。深入理解读懂人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内容浅显,通过四个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从多方面思考,读懂人物。
惠子的说理有层次。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自然不会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自然不知道庄子的想法,同理,庄子也不可能知道鱼的想法。
庄子的说理更随性。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重在知识的探讨,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庄子: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将主观的情感投射到外物。
------小故事------《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END·······今天是持续日更第/天。
如果您的朋友也在学习新东西,欢迎转发分享给TA,非常感谢(???_??)???还是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