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第四次班级读书会线上理想国庄

发布时间:2021/6/2 20:39:47   点击数:

读书分享会第四期

年1月31号,班级学习委员苏荣川同学组织了班级第四次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分享会使用腾讯会议线上进行,讨论分享的是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的五、六、七卷,庄子的《天下篇》,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第三章以及文学作品《大秦帝国》。

李亚清|《理想国》五、六、七卷

李亚清同学上一次分享时,前四卷谈到正义、正义的城邦、正义的人等的界定,就在苏哥拉底继续要谈论理想的政体之外的其它四种政体时,阿德曼多斯和玻勒马霍斯插话要求苏格拉底详细讲述理想的政体如何安排,如何可能。理想国的五、六、七卷恰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到第八卷就又开始讲述理想政体之外的其它四种政体。

第五卷,围绕着妇女儿童如何公有,苏格拉底论证了三个观点:1女子按其天性能够胜任一切男子的职务;2妇女儿童公有是有益的且可行的;3哲学家为王。

第六卷,苏格拉底围绕哲学家为王的话题,谈论了哲学家的天性(良好的记忆、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真、正义、勇敢、节制等),哲学家目前在城邦中的处境,哲学家主宰的城邦如何不腐败。

第七卷,开始便是“洞穴之喻”,并且讨论如何培养哲学家,算学、几何、立体几何和天文学是有利于人去把握善的理念的,因此要用于哲学家的培养,同时哲学家还要能够掌握辩证法来对自己的观点做出逻辑论证。末尾讲述哲学家的培养的过程并结束五、六、七卷的话题。

谢婧洲|《日本的思想》第三章:关于思想的应有方式

谢婧洲同学分享的是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第三章:关于思想的应有方式

贯穿《日本的思想》全书的问题意识是:为何日本在文化上是开放的,但社会却是封闭的,且可以作为思想坐标轴的传统也没有形成?在这个问题之下,丸山在第三章中探究了日本社会与文化的类型,并提出了开放社会关于思想的应有方式——合成多元形象的思考方式。

首先,丸山阐述了形象的独走化问题。形象是人们用以判断事物的依据,是人为了适应环境所事先做出来的一种润滑油。当形象和现实的差距在复杂环境中扩大而又不经过反省时,形象离开原物而独走,可能创造出比原物更具现实性的新的现实。原本作为润滑油的形象转而固化成墙。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丸山提出了竹刷子型和章鱼坛型这两种社会与文化类型来说明日本的特殊性。日本和西方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都产生了专业化、功能集团多元分化的现象,但日本社会章鱼坛化明显,各个组织集团之间难以有横向的联结:组织体如藩那样各自割据,造成差别化组织内外的结果,组织集团内部才通用的想法、感觉和偏见产生并沉淀下来。而由于日本各个章鱼坛型的集团又各自向国际社会开放,社会的封闭性更加难以被意识到。在这种缺乏连带感的章鱼坛社会中,各个集团皆容易产生被压倒性的敌对势力包围的被害者意识。

最后,丸山提出了开放社会应有的思考方式:以蒙太奇方式合成对于整体形象的鸟瞰。指出合成各种人们的形象,打破组织内部词语的沉淀,拓展自主沟通的幅度是今后日本的社会科学要面对的问题。

苏荣川|《庄子·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源于一”

这一次分享仍对《道体学引论》进行分享,以《庄子.天下篇》为本,以其中“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为中心,参考《道体学引论》中引《论语》,《周易》,《中庸》对中国道学核心的“道一”概念做了导读式的介绍,并在回顾“王官学与百家言”与“道术与方术”基础上解读了《天下篇》对于“道一”的介绍与论述,最后提及了中国道学“一统三宗”供有兴趣的同学拓展。

朱兆一|《大秦帝国》与《史记·秦本纪》

朱兆一同学就电视剧《大秦赋》、文学作品《大秦帝国》谈了一下秦国宏观上的历史,并且和大家交流了一下对于《史记》以及中国历史的看法。

分享讨论的过程中,王晨旭、于静冉等参与了提问和交流。最后的环节是自由交流讨论环节。

欢迎同学们参加读书分享会,积极参与分享讨论。

编辑/文案/图片:人大国关政治学与行政学班班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10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