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庄子讲堂格物者何齐物论七
文/连山先生.庄子网上书院讲录
7
格物者何?
温故:庄子网上书院连山先生《庄子.齐物论》
讲录精彩回顾之七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非彼无我”,彼和我是个二的关系,彼就是我之外的他,或者你我,或者我他。
何谓“非彼无我”,宇宙万物都是偶生的,没有南就没有北,没有上就没有下。
老子说“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世上没有一个只有一端的棒子。
惠子所云“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休”者,其要在此。
每个棍子都有两端,此二即是一;每张纸都有两面,此二即是一。这两面是互生的,即非彼无我。
如善恶可以是一件事的两个向度,过犹不及。没有单独意义上的善恶,所以,人一旦着了名相上的分别,就会异化为自以为是的愚痴。
若以“一定要做善事”为口号,就是空话。
老子告戒:美言不信。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先生四句教
格物者何?人心本虚,触物即发,发而中节为和,和实生物,即无伤,是为正。因物格正,则人存,其要在意诚,心正。
触事,即见功夫;触事,就是涉事。
人人良知具足,临事应心,应无所住,无住,则两忘化其道。事涉义利,心动则选,义利若和则易行,义利两立时,如何抉择?所谓临事能断,即是义利之决,故唯正心意诚者,能格物。
是以欲利为先,还是唯道是守?关乎立身处世之邪正。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不可视为关于“不二”的理论,其要在机用。
“非我无所取”,我因彼而我,有我才有取予收放。物有两端,地分南北,人无不在取舍中。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一切物,都是一个二的存在,这个“二”与“一”,原不相背。故“是亦近矣”。
“不知其所为使”
不知是被什么样的力佐使。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这里面用了一个若字,妙极!
不是坐实说,有真宰,还是没真宰。若坐实了有真宰,真宰就会落到外面去,仿佛是万类之外有一个真宰,这就容易宗教化,真宰就被异化为可以外求的外道。
凡以为身心万类之外,另有一个主宰者,皆是外道。道学者们常常指认宇宙都是道生的,并依此推演道是如何衍生空有万物,试图让道罗辑化,恐是画虎类犬,平添障碍。
睹圣人文字,要在善观。
每个人都必须直面自己的耳朵,不善听和善听那是天堂和地狱的关系。
如果说真的有真宰,我们又没有办法去找到它的征兆,没法去实证。迷信于佛的人,不是真正的佛弟子;迷信于上帝的人,不是真正的上帝之子。凡事都指望上帝帮,凡事都指望菩萨救,只是妄想。
“不得其眹”
就是看不到真宰的相,一毛都看不到。
“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
“行”是运行、履践。
我们可以看到“真宰”作用于日月星辰的运行,我们能够从各种行为中,发现可以“若有真宰”的朕信。天行地载,四时明法,星河路起,有物有则,一一自然。
所谓“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这些都叫“可行已信”。猫生猫,狗生狗,其中伦序,也是“可行已信”。
“而不见其形”,真宰可以印信,却又找不到真宰的实体,无形无状。“可承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明明有,却又不可以被知识和经验。
阳明先生讲良知,当时有个著名的脱裤子印证良知公案。阳明先生让他脱衣服证良知人人有,脱了一件又一件,最后还剩裤衩,再让他脱,死活也不脱,阳明先生说这就是良知,这也是“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的注脚。
人常会纠结于到底世上有没有圣人,有没有道?所以有这种纠结,实在是自己太局促了,器小无以容大,井蛙不可语海,局促之人,即便张口闭口圣贤之言,亦不免终身局促圣人。
局局者,多以为良知是一个可以随欲取予的馒头,是皮夹子里面可多可少钞票。
整理/此木
校对/子来
图片/连山先生绘
连山先生著
点击结缘
张真
号连山。年生,安徽蒙城人。现任北京象罔书院、黄山竹山书院山长。
经学私淑先圣,绘事师武隆萧中胤先生。精研体证庄子之道,游艺丹青水墨之间。
多年来,兴办书院、讲学论道、祭祀先贤、授徒弘艺,历千辛而不懈,经万难而不移。为文化传承、民风归厚、生命庄严,渐开一方之风、成果斐然。
长按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