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怪谈你知道经常使用的ldquo

发布时间:2020/10/25 13:42:56   点击数:

昨天结束了《逍遥游》,今天我们就要开始《齐物论》的学习啦~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使用“天籁”以描述美妙的音乐,但你知道“天籁”一词的确切含义吗?你又知道与之相对的“地籁”、“人籁”又都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一探究竟吧!

话说......

从前有一个名叫南郭子綦(qí)的人,一天,他闲的没事冲着苍天吐出了一口沉闷的浊气,充满丧气地瘫坐在沙发地上......

南郭子綦隐(同“倚”)机(凭几坐忘)而坐,仰天而嘘,荅焉(相忘貌)似丧其耦(“偶”:精神与肉体、物与我的匹对)。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何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摒弃我见),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这天南郭子綦的“隐机”(即“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非昔之隐机者),他不仅可以让外表不受外界影响,也能让内心如“死灰”一般不为外界所动。南郭子綦将这种境界概括为“丧我”的境界——此处的“我”指的是偏执的“我”,是“我”的成见,之所以采取“吾丧我”的表达,是因为“吾”在此处为表示区分指的是真正的自我的精神。

说完了自己的新进步,南郭子綦对弟子提出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人籁”、“地籁”和“天籁”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音“六”)乎?山林之畏隹(音“崔”),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音“机”,柱上方木),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不流动的浊水坑)者。激者、謞(音“肖”)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音“夭”,风吹深谷的声音)者,咬(音“交”,哀切声)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停止)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草木仍然摇动不息)乎?”

虽然本段看起来非常复杂,实际上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自然事物多孔窍,其孔窍有不同的形状,风吹过孔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风停后声音便停歇了。风吹孔窍发出的声音就是所谓的“地籁”。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这一段虽然较刚才短了许多,用词也清新脱俗易于理解了起来,但实则理解起来会更加困难——天籁究竟是什么?南郭子綦给出的解释是从刚才关于地籁的定义出发的,风吹各种孔窍之所以会发出千差万别的声音,是被各个孔窍的自然状态影响的。对于鼓动其发声的根本的力量南郭子綦留下了一个疑问,然而从其表述,我们可以猜测这种力量就是自然本身,而“自己”、“自取”,不需要一个发动者的、合乎天道的声音就是真正的“天籁”。联系南郭子綦“隐机”的行为,可以将其看作一个人“丧我”之后内心保持空明状态,不带成见的顺应天道的状态和其下产生的各种“声音”(包括想法)。

总结:

“籁”

“籁”的本意“萧”,指空虚地方发出的声响。

“地籁”中“孔窍”是空虚的地方;“人籁”中丝竹乐器内部是空虚的;“天籁”则完全不以具体的形象存在,是一种虚幻的主宰力量,是一种崇高的绝对精神。

地籁:“风吹万窍”(风在孔窍中穿梭发出的声音)人籁:人为吹奏丝竹乐器发出的声音——无主观成见的言论天籁:促使自然中全部声音发出的最根本内核的力量和主宰——不需要凭借外物,根据自身意愿发出的声音

在写完这篇文章后,sx原本对此话题清晰的理解又模糊了起来...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本文中有些逻辑不通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一处便是——天籁是主宰一切声音发出的主体还是一种以纯粹自然形式存在的声音(客体)呢?在课堂上,有同学将天籁的原理概括为“自然在嗷嗷叫”,那天籁究竟是自然本身,还是自然发出的声音呢?此外,如果要将这里的“声音”包含人的思想和言语,那么所谓“三籁”又都分别增加了什么新的含义呢?

庄子的智慧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如果你对此文的内容有不认同的地方或对以上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言哦!

光年外的读书人

希望飞到n光年外,

寻找安静读书的净土。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书目:《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编辑

沈昕

别忘了今天的“论语心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89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