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郭沫若庄子批判之批判

发布时间:2020/7/30 10:45:24   点击数:
摘要:郭沫若一生的庄子情结弥散于其创作作品和学术成果之中。《十批判书》郭颇自重,然唯于其中最短之《庄子批判》一节终觉勉强无甚新意。再版时亲自揭陈其核心观点暨通篇基础之论——庄出颜氏之儒似见于章太炎。对勘可见,通篇荦荦大端处甚至遣词与章几无二致。郭后自注亦再次明确为曾见于。庄出颜氏说得益于杨慎否定庄子为子夏等入世派,而系之颜回之门则肇自黄宗羲。更大传统则是始于韩愈一反太史公剽剥儒墨之说而所主张的庄出儒门。宋明至今,主此说者于每见当世大家。其于思想史则在于儒道之间存在着互补通变之基础和逻辑。通变的可能和互补的基础在于极致处同源又同归。章郭以颜回和庄子为接应深入辨析儒道通变,既是庄出颜氏之深化,亦该假说之价值所在。余英时就《十批》挑起的钱郭之争,引起了包括白寿彝、翟清福、傅杰等,甚至民间持续数十年之聚讼。钱穆后出之庄学著论新说皆一如章郭。钱未出注并非其不诚实。面对现代学术转型期的民国学风,尤其是面对以新我国学、更造文化为己任之求新派热切于重整乾坤、再造中华时,后学过多苛察了当时本是求新派彼此呼应之风气,而过少置问题本身于宋元以降之学术史背景。后学当同情地进入彼时之当下,如以当下入彼时,质证前贤,岂非以孟庄时代之儒道质诸春秋之孔老!殊不知庄孟尔汝之别,不能掩盖孔老相得之雅。

一、导论:郭沫若一生的庄子情结

二、《庄子批判》的自注与渊源

三、儒道之间:通变与互补

四、余英时的《互校记》与钱穆的《庄老通辨》

五、《庄子批判》结语代结语

一、导论:郭沫若一生的庄子情结郭沬若很早就读《庄子》,《十批判书.后记》(以下简称《后记》)中说:“《庄子》书是我从小时候便爱读的一种,至今都还有好几篇文字我能够暗诵……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的思想所陶醉。”早年在成都求学就读了章太炎的《齐物论释》,只是觉得章氏“用佛学来解《庄子》,觉得比《庄子》的原文还要莫名其妙”(《我的学生时代》)。第一次留日期间(-)拟作《庄周评论》,因兄长郭开文反对而作罢。年开始,与成仿吾、郁达夫和张资平等同仁之间开始桴鼓相应,斯为浪漫主义倾向浓重的“创造社的受胎期”。年写了先秦文史研究第一篇文章《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其纵横恣肆的文风已露端倪。这些声息都可通乎庄子。年写了取材老庄的小说《柱下史入关》和《漆园吏游梁》。这期间,泛神论思想极大地鼓荡着他,而这离不开庄学精神的援引,他说:“关于斯宾诺莎的著书,如象他的《伦理学》、《论神学与政治》、《理智之世界改造》等,我直接间接地读了不少。和国外的泛神论思想一接近,便又把少年时分所喜欢的《庄子》再发现了。我在中学的时候便喜欢读《庄子》,但只喜欢文章的汪洋恣肆,那里面所包含的思想,是很茫昧的。待到一和国外的思想参证起来,使真是到了‘一旦豁然而贯通’的程度。”(《创造十年》)“我在思想上是倾向着泛神论的,在少年时所爱读的《庄子》里面发现出了洞辟一切的光辉。”(《我的作诗经过》)又曾用郭氏典型的浪漫外溢语气说:“我爱我国的庄子,我爱荷兰的斯宾诺莎,我爱印度的加皮尔,我爱他们的泛神论。”(《三个泛神论者》)“我有过一个时期是王阳明的崇拜者,那是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七年的在冈山第六高等学校肄业的时期。那时我因为沾染了泛神论思想,崇拜着斯宾诺莎、歌德,耽读泰戈尔的诗。在中国古人中则崇拜着庄子和王阳明。”(《创造十年续篇》)到年,他依然充分肯定庄子对中国文艺的影响,他说“应该读《庄子》的”,“庄子固然是中国有数的哲学家,但也是中国有数的文艺家,他那思想的超脱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他的书中有无数的寓言和故事,那文学价值是超过它的哲学价值的。中国自秦以来的主要的文学家,差不多没有不受庄子的影响,就是鲁迅也是深受庄子影响的一个人,除他自己曾经表白之外,我们在他的行文和构思上都可以发现出不少的证据”。(《关于“接受文学遗产”》)其实,与其说鲁迅,不如说是郭氏借鲁迅来夫子自道。郭氏文章,即使学术研究类,都能令人感受到那种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气质。至于诗集《女神》和剧作《屈原》,其浪漫主义、激情洋溢的风格,更不待言,其精神皆可标心千载之上与庄子遥相呼应。即使后来在《李白与杜甫》()褒李贬杜多为后学诛心,然与郭氏偏至浪漫主义也不无关系。这一点郭氏曾多次自证过,其在《后记》中就说:“我和周秦诸子接近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最先接近的是《庄子》,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的思想所陶醉。这嗜好支配了我一个相当长远的时期,我在二十年前曾经讴歌过泛神论,事实上就是从这儿滥觞出来的。”郭氏之泛神论、郭氏与道家等问题,海内外已有很多学者论及,如蔡震、李向阳、张顺发、吴定宇等,兹不赘言。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后,郭沫若对庄学思想进行了清算,如在年写的《〈兰亭序〉与老庄思想》中说:“魏晋地主阶级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之好玄谈、尚旷达,确实是依仿于老庄。”“泛神论的作用,它不仅可用以麻痹斗争,而且还可用以陶醉自己,说穿了不外是更巧妙的一个阶级骗局。”虽则,郭氏的庄学气质并未转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刘剑梅对郭沫若一生的庄子情结做过分期式总结,颇可参考。在抗战时期的后方著作的《十批判书》(以下简称“《十批》”)中有《庄子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一章,文中重申并分析了老庄的自由浪漫精神:“道家特别尊重个性,强调个人的自由到了狂放的地步。”《十批》是学术著作,是郭氏对先秦诸子的一次总结性研究,自己非常看重。出版之初即受到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808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