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思想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0/7/22 10:33:24   点击数: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庄子》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是一部文学的典范著作。

鲁迅先生赞其曰:“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同时,《庄子》一书中蕴含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就《庄子》中的人生思想进行解读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阐述其现实意义。

一.反对物役,追求人格独立

庄子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扬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他所处的时代,诸侯争霸,杀戮频繁,人心离散,礼乐崩坏。

而庄子认为,正是由于人过于追求声名利禄,而反过来被物质所奴役,因此他主张人应当追求精神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而真正实现人格完善、独立与自由,就必须挣脱人生对于物质的过度依附。既不因为追求身外名利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也不会因为生活潦倒就流于庸俗,而是真正摆脱物欲,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

《庄子·秋水》中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可以充分体现其反对物役的思想。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之下,庄子能够不为官所累,不为名利所束缚,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确是难能可贵。

庄子不为物役,追求人格独立的思想在他的时代有其积极意义,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依旧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在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之下,传统的农耕经济瓦解,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经济形态发生更替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存在的一些腐朽思想也随之而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对于金钱的极端崇拜导致了人心的异化。而究其根源,这种人心异化也是“人为物役”的结果。

而庄子的思想则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这个人心浮躁、喧嚣浮华的时代,更应当弘扬这种“不为物役”的精神。在钢铁水泥森林中生活的现代人,只有摆脱对于物质的过度渴求,摆脱现世生活中物欲的束缚,才能冲出人生的枷锁,不囿于尘俗,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这种思想除了影响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逍遥面对生与死的局限古往今来,生与死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庄子也把解决人的生死问题作为其人生哲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生死问题,庄子主要是从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归宿两个角度来考虑的。庄子对于生死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在庄子的哲理中,生与死同为自然现象,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般,人“生”的从无到有和人“死”的从有到无,也都不过是自然的变化,就此而言,站在宏观的宇宙角度来看,

生不过是一瞬,死才是永恒的

因此,在庄子的生死观中,生不足以喜,死亦不足悲。

《庄子至乐》篇中记载了庄子面对亲人死亡时的态度,他认为他的妻子开始原不曾出生,且不具形体,甚至不曾形成气息,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遇中。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形体,形体变化而有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如今死去只是寝卧在了天地之间。在这里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

他这番道理,姑且不以科学的角度评价。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就远在常人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视其为一种自然现象。

庄子对于自己的死亡也表现出远超常人的旷达通达。他以天地为棺材,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他认为天地用万物来为他送行。

庄子的死亡更像是一场充满诗意的别离,他于永恒之中来,最终又回归到永恒的状态。他在这世界的停留不过须臾而已,但他的智慧与哲思却永远流传于世界,千百年后的我们回望远古。还依稀看得见他悠然远去的身影。

生与死从古至今都是重大的问题,但庄子超然物外,站在一种宏观的角度去审视生死,将生死看作四时更替,草木枯荣一般自然的事情。这种顺其自然的生命观在今天的社会依旧十分适用。既然生与死,只不过是形态上的转换,我们就不必去畏惧死亡,应在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死观的引导下,超越自身的局限,平淡看待生死。

三、超越现实,追求逍遥的人生境界。

逍遥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它是庄子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庄子主张超然物外,绝对自由的生活在世界上,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庸俗的活着,而在于逍遥的神游,这些精神的遨游是绝对自由的,在庄子看来,自然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种感性的生活方式,他告诉我们要去追求功利之外独立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生的真实自我。从当下来看,庄子追求的逍遥境界,是无法实现的主观唯心主义设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的意象。但其主张的逍遥人生是对生命质量的重视,对生命价值的提升,也是对生命未来的定位。这种从本质上对人的肯定,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像陶渊明,李白,苏轼。

从他们的作品中,总能窥见庄子的影子。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真的进入社会之中,当我们被一个又一个社会角色所规范时,我们已经被束缚住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帮助自己,只有自己解放自己,去除思想枷锁。这就启示着人们认识逍遥人生的相对性,应该不断的自我追求,放弃对生命外在价值的追求。注重生命独立的内在价值。

内心要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在追求某一事物或实现自我价值时,应根据自身的客观因素,应做到各尽所能,实现自我价值。不应盲目攀比,唯有静心沉思,反省内心,才能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生而为人,自然难以完全摆脱物欲的羁绊,那种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也是无法真正实现,但读罢庄子总能或多或少留给你一些出世的情怀,在庄子浩渺悠远的思想中,找到自己清远的追求。

庄子人生思想中蕴含着深邃的哲思,无论是不为物役的质朴淡薄,面对生死的旷达超脱,抑或是逍遥出尘的人生境界,都给后人带来了一种更加自由,更加超尘的态度,品读庄子,在汪洋恣肆的文字背后,流淌着的是深邃隽永的思想。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804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