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大欢喜,
切勿怀忧恼,
万缘具放下,
但一心念佛。——莲池大师庄子一有位俗士聚集年少的沙弥们,为其讲解《庄子》,夸大的说:“《南华经》的义理胜过《楞严经》。”当时在座的僧众和居士竟没有人驳斥他的谬论。《南华经》相对于世俗的书籍而言,确实较为高妙,但如果说它的义理胜过《楞严经》,那就太可笑了!
这位俗士只不过是位学识浅陋的读书人,他的品德学识本就鄙陋低下,不值得与他计较;他所说的话,言不及义,本来是不值得与他辨驳,但只怕误导了那些小沙弥啊!
然而,这些沙弥如果稍微聪明敏悟,日后必能明了。譬如有人说“鍮石胜过黄金”来欺骗小孩,小孩长大明白真相之后,必定鄙弃欺骗他的人。
庄子二有人问:“《庄子》的义理虽然比不上佛经,但是它的内容高远开阔、淡泊超逸,使人读之既欢喜又惊讶,这是佛经所没有的。许多文人作古文辞赋及科举应试时,都一昧地尊崇效法《庄子》,这该怎么解释?”
我答道:“佛教的经典,正所谓是至妙的义理,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若要拿来与世人的文章做评比,如同以温暖和煦的春阳与多彩多姿的百花来较量美艳。暂且不与佛经比较,你如果要评论文章义理,不是还有六经、四书(四子书)在吗?而孔子正是融会各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者,故以之为代表,我试以譬喻来说明。孔子的文章义理,正大而光明,如同日月;而《南华经》,好的文义虽多,但如繁星一闪即逝;不好的文义就像野火,焚烧不尽。孔子的文义,深厚蕴藏而宽宏深广,如同河海般源远流长;而《南华经》,好的文义虽如瀑泉般使人心震摄澎湃,不好的文义就像淫乱的风气搅扰人心。孔子的文义,融合各家精要,自成一家之言,如同良玉般温润而泽仁;而《南华经》,好的文义如同水晶琉璃般彩泽光润,不好的文义就像品质较低劣的珉珂珷玞(四者都是似玉的美石)。孔子的文义,亲切又精深朴实,如同五谷育民;而《南华经》,好的文义就像安南的荔枝、大宛的葡萄,多汁甜美,但不好的文义就像未成熟的梨与柿,又酸又涩。以上是大致性的比较,一般的文人要如何择师取法,应已有方向;何况出家人根本不以世间的文学为业!”
庄子三有人问:“古大德注解佛经或者造论阐扬佛法,也有引用《庄子》的话,这是为什么?”
我答道:“中国的著作,当推周公、孔子、老子、庄子的著作最好。佛经来自五印度,必须藉由中国的语言文字来阐明佛经的义理,如果不引用中国这些圣贤的语言文字,还有谁的话可以引用?然而大多只能借用它的文字,并非完全引用它的义理,只是取其仿佛而已;实际上只能取其稍微类似之处,而无法完全用来阐述佛经本意。譬如南方人到北方,北方人不认识船,南方人就指着车对北方人说:‘我们南方人常用船运载货物到远地,如同你们这里用车载物一样。’这是藉由车来解释船,并不是说车就是船。”
原文
莲池大师俗姓沈,名讳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莲池大师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一岁母亦永诀。三十二岁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无尘玉禅师座下受具足戒。大师通宗通教,力倡净土,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安详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竹窗随笔》是大师晚年的随笔文集,内容包含大师的求道过程、见闻,以及详辨禅、教、净之正知见,乃至对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辟论述,对于念佛、参禅、学佛、学儒、学道都有很大的启示。《竹窗随笔》往期回顾
↓上下滑动翻看第0集生愚死智第19集
出家父母反拜第18集
实悟第17集
孚遂二座主第16集
悟后第15集
菩萨度生第14集
坟墓第13集
洪州不得珠体第1集
换骨第11集
心喻第10集
鹿祀求名第9集
为父母杀生
第8集
东门黄犬
第7集
螯蛎充口
第6集礼忏功德
第5集
楞严一、二
第4集
儒释和会
第3集
古今著述
第集人命呼吸间第1集
僧无为《竹窗随笔》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