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说事91恒心为什么没回报只因你没找到

发布时间:2020/6/26 12:20:04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十佳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说到恒心,那必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毛泽东曾说过,“贵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记得小时候,我买的第一幅励志格言,就是一个“恒”字,大大的一个“恒”,写得很飘逸,当然只是印刷体,周边还有一圈小字,写得啥早已忘了。现在想来,还真是缺啥买啥,柴米油盐等物质的东西,买回来就暂时不缺了,可“恒”这东西即使挂在墙上,反而心里更加空空荡荡,有些画饼充饥的感觉,越看越伤心。当年,鲁迅在课桌了刻了个“早”字鞭策自己,成名后被写进了课文激励学生。这“恒”字,万一哪一天我也成名了,讲起成长经历来,倒是可当作奋斗素材,毕竟要强于胡编乱造,起码还是有原型的。

如今,人已至不惑,方才找到一点“恒”的感觉,对“恒”也有了些自己的理解。“恒”,通常指恒心,人的一种品质。品质属于意识和精神层面,到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此,它的表现需要凭借于行动,假借于事物。说一个人有恒心,看似说的是“人”,终归是有具体所指的,或坚持读书,或坚持跑步,或坚持绘画,或坚持弹琴,等等。当然,坚持的事必须是积极向上,且有阻力,需要消耗时间和精力。你说我也有恒心,我这一生坚持吃喝拉撒从不懈怠,坚持抽烟、喝酒、赌博、打游戏从不间断,这就不是那个味儿。

“恒”,既然假借于事物,必然以事物的变化显现。说白了就是,你“恒”了半天,终归得有点收获吧!这个问题上,当然因果不虚,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古人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铁杵磨成针”“滴水穿石”,都是有果的。北大钱理群教授给青年的忠告,第一条就是“沉潜十年”,沉静下来,潜入进去,扎扎实实打基础。这方面西方人比较实证,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异类》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指在某个领域从平凡到卓越至少需要五年到十年时间。比如,坚持读十年书,必然会博学一些;坚持锻炼十年,必然会健康一些;坚持绘画十年,必然会画得更好一些。

问题就在这里。我以为,“恒”这个事,虽然见于物,但也不能陷于物。就拿读书来说,读十年书,自然会博学一些,但你若非得成为作家、博士、专家这类有固定指标的东西,那就不仅仅是恒心的事情了,也许你读了一辈子书,参加了40次高考,终究没能考上大学。“一万小时定律”,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的妈做了40年的饭,依然难吃。

“不陷于物”,说的是能看到物外的东西,体悟到精神上的收获。在这方面,我觉得,“恒”至少有三个妙处。“恒”的培养,需要通过坚持一件事情,久而久之打磨心智、塑造心性,最终内化为品质。可毕竟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若事事都坚持,那事事皆荒废。为此,一个有恒心的人,他的思维习惯必然是前置的,也就是在选择做一件事前,需要反复衡量比较,不断叩问心灵,问自己对这事到底爱与爱,或者做这事究竟值不值。经常的反省,会倒逼自己精简人生,选出一件或几件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事情,从而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而且一旦打定主意,就会迸发出久久为功、一战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恒”,凝结了我们一生的价值所在,此妙处一。

一件事情持之以恒做下去,如栽树一般,日日不见长,十年忽成林。当然,现实并非尽如人愿,有些事情做了一辈子,也不会获得成功。这种情况下,人们经常会动摇、悔恨、懊恼、颓废。这里涉及一个“何为成功?”的问题。我学习西方哲学史,到后来发现,那些伟大哲学家的研究成果,用现在的科学来看许多都是错误的。我们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世界不会是由“水”或者“气”或者“火”或者“数”构成的吧!这样看,他们的一生不是白瞎了吗?成功这个事,不能被世俗套住,也不能被别人圈定,得自己当裁判。一辈子做一件或几件事,不为证书、不为金钱、不为名誉,抛弃一切功利,只为兴趣。凭兴趣坚持下去,横不比,竖不攀,仅与自己玩耍,每时有新体验,每日有新收获,每年有新进步,沉浸其中,不亦乐乎。胡适不是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恒”,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此妙处二。

“恒”的意义里隐含着“定”,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恒定”,持之以恒,心即有所定。人生之苦,许多时候是因为各种诱惑,而不得不陷于迷茫、彷徨、纠结、徘徊、犹豫等情感之中,而“恒”恰恰如定海神针,令我们心有所系,心无旁骛,长久的享受宁静。正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恒”,令我们万丈红尘中岿然不动,此妙处三。

此外,恒心还可以滋养信心,生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可以充实人生,远离空虚与寂寞的烦扰。若仔细想来,还可罗列一些。

说了这么多,核心一句话:“恒”,本身即是目的,即是价值所在、幸福所在、乐趣所在。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只围绕着成功打转转,从此跳出患得患失的怪圈,昂首阔步、义无反顾的向前奋进。

其实,推而广之,举一反三,人类一切可贵的品质,都遵循这个道理,真、善、美,仁、义、信皆如此。以这样的眼光,我们再看曾国藩的座右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为什么不问收获?因为耕耘即已收获。有了这样的思想打底,自可做到“但求精进,莫问前程”。

放出了精神的钓饵,最后再加点物质的诱惑。这个世界很奇妙,妙在佛主说“因果”,因果不虚,付出必有回报;这个世界也很奇怪,怪在老子讲“天道”,道法自然,无为而为,不争而争,不求而得。成功和幸福就是一条狗尾巴,想咬咬不着,跑起来它就会如影随形。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处理)

夜辰读书清单(1-78)

读书91︱“我讨好了所有人,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间失格》读后感读书90︱美德的基础是利己主义?——《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读后感读书89︱自由斗士别尔嘉耶夫——《自我认识》读后感读书88︱为嘛人家活得妙趣横生?——《俗世奇人》读后感读书87︱走进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苦难(二)——《白夜》读后感读书87︱走进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苦难(一)——《白夜》读后感读书86︱照出自由困境的一面镜子——《白银时代》读后感读书85︱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情——《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读后感读书84︱历史是个怪胎——《历史的教训》读后感读书83︱一本点亮瑞典的童话巨作——《骑鹅旅行记》读后感读书82︱跟随庄子逍遥游——《傅佩荣讲庄子》读后感夜辰说事清单(1-65)说事90|每个人做事都“自有道理”说事89|安于物足,搏击精神无限说事88|内心中住着的魔鬼说事87|人真的可以干一行爱一行吗?说事86|余生一件事说事85|教育孩子的至高境界是无为,次之是无形说事84|那些哲学家都错了,却无损其伟大说事83|网课随想——无知的借口,只剩下了懒惰说事82|读书人的“坏水”说事81|最好的性格是“无性格”夜晨

目悦心赏共同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794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