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道德经精神运化的力量无坚不摧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我们首先弄懂什么是“至柔”?通常理解这句话都是用水来做比喻,但是水绝不是“天下之至柔”。庄子《秋水》篇就举例说明过风的力量,风比水更为柔弱。“风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一指可胜我,虽然,蜚大屋,折大木者,唯我能之。”风比水厉害,它摧枯拉朽,势如破竹,遇强则更强,遇弱则更弱。这是柔弱的力量,它可以摧毁人们认知的所谓强大。然而比风更加柔弱的力量还有光。
《淮南子》也明确指出,光为道之子,水为道之孙。因此水和风都不是天下的至柔,那么庄子怎么看待光呢?
在《知北游》篇通过“光耀问乎无有”的寓言故事,就说明了光还不是真正的至柔。光耀说:“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也,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也矣,何从至此哉!”。光是一种“有无”而不是“无有”。光线的存在,摸不到,听不到,可以称作无形,但是能够看得到,故曰“有无”而不是“无有”。
庄子在《齐物论》篇说:“泰山为小,毫末为大”。理解了这句话,就理解了“至柔”和“至坚”的含义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