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郭沫若为何认为名家出自道家

发布时间:2024/6/25 10:59:17   点击数:
名家,是先秦时期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像的思想学派。战国时期称为“刑名家”或“辩者”,直到西汉才始称为“名家”。这个“名家”和现代汉语的“名字”有实质上的不同,“名”不是有名或出名的意思,而是指事物的名称概念,主要代表人物有几下四位。邓析:郑国大夫,名家开山鼻祖,与道家老子.儒家孔子同时期人,主要思想倾向“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著作大部分已失,目前仅存《无厚》.《转辞》二篇。公孙龙:赵国邯郸人,名家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指出“白马”与“马”的区别,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著有《公孙龙子》传世,他的思想是比较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惠施:著名道家庄子的好友,在《庄子》中与庄子有过几次精彩的辩论,魏国宰相,认为事物的性质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事物的“同”与“异”是相对的,又是统一在一起的,他的思想含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桓团:以辩论闻名于世,生平不详,在《庄子》中有记述。名家分为“合同异”与“离坚白”两派,“合同异”一派以惠施为代表,认为万物的“同”与“异”都是一样的,皆可以合其“同”与“异”而一体视之。“离坚白”以公孙龙为代表,认为一块石头,用眼睛去看,只能看到石头的颜色,而不能感受到石头的坚硬度;而闭上眼睛用手去摸,只能感受到石头的坚硬度,而不能知道它的颜色,得出“坚”与“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存在。“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郭沫若为何认为“名家出自道家”呢?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其著《道德经五千言》,文约义丰,包罗万象,在书中以“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是“夫其之命而常自然”,“道”即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又具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性。书中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并意识到对立面的转化,认为一切事物生成变化都是“有”与“无”的统一。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思想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后来的唯物与唯心两派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所以,郭沫若认为“名家出自道家”,肯定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道德经(附弟子规全新典藏权译本)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15.4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59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