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突然就悟了想长寿,学大树,本是本,

发布时间:2024/6/24 9:53:35   点击数:
陕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z-aj.com/shenghuo/20221003/3595.html

庄子善于用大树作比喻,《逍遥游》篇三次提到大树;《齐物论》开篇就是南郭子綦以大树百围,山林巍崔作为三籁开篇的;《人间世》篇连续讲了两棵大树;《德充符》篇以松树和尧舜相比;《山木》篇又一次以大树开场;还有三次论及梧桐树。庄子十次次提到大树用意何在?这十棵树有何区别?在此,尝试言之,其中有七。

在楚国的南方,有一棵大树,名叫冥灵,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一种大椿树,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两棵树都是作为长寿的象征。彭祖活了八百岁,相对于这两棵树来说,犹如殇子。想长寿,学大树。因为树是上下生长的,向上指天,向下扎地。而人却称之为“横目之民”,喜欢左顾右盼,始终在做横向比较,很少独立守神,立于宇宙之间。

因此,孔子第五次问道于老子的时候,回去三日不出门,等到第六次复见老子,突然就悟了。他对老子说:“不能化为人,安能化人?”世间横目之民是生活在相互之间所构成的评价体系中的,很少有人真正为自己而活着,一路都是在做别人给的选择题,并且标注答案只有一个。内心的意愿和外在的世界始终相互冲突,所以会相刃相摩,愚智相欺,贤与不肖相讥,有限的精力早早消耗殆尽了。而大树能够做到向大地要养分,向青天要精神,故能长生久视。

第三棵大树是惠子家的大树。这棵大树主干臃肿,枝干卷曲,横竖不够料,长在路边,走过路过的木匠看都不看一眼,惠子认为,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而庄子独具慧眼,对惠子说:你若能取此大树不才之道,不为世人所用,安所困苦哉?惠子认为,不向世间讨生活,何以存身呢?庄子曰:“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如果你能够做到像大树一样自本自根,那么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厚,万物不得不昌。你那点口粮,何必低三下四,委屈自己呢?

第四棵大树。大地风云起,万千大树齐嘶鸣,南郭子綦听风过林,呼啸过耳;看到树欲静而风不止。风过之后,众窍为虚,大树其实需要的是安静,只怪风儿太多情。

第五棵是位于曲辕的参天大树,临山十仞,旁枝可以为舟十数。这棵大树不像惠子家那棵无用的大树了。它作为社树存在的,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接下来讲的第六课大树,既不同于惠子家的大树,也不同于社树,这棵大树不但无用,还会伤害人。如果有人舔一下树叶,即刻烂醉如泥,狂睡三天三夜,也未必能醒。正是如此,唯我独尊,不容冒犯,不容亲近,故能长得其用。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第七课大树,庄子说:若我化为这棵大树,将有龙蛇之变。找到大本大宗,何思何虑有用还是无用?本是本,根是根,我们挖开土,能看到大树的根,可谁能看到那个大本。大本者,大则吞云吐雾,九天揽月;小则隐介藏形,五洋捉鳖。

庄子对弟子说:“汝恶能知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59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