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把惠子按在地上

发布时间:2023/4/21 11:03:35   点击数: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长河里,耀眼的名人有些是互相成就出来的,比如伯牙子期,元稹老白,这就是互相提高,互相帮助。

我今天要说的这对互相成全的名人,是庄子和惠子。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也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思维清新脱俗,以至于让我们后世有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的佳句。

因为思路清奇,所以庄子只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好朋友,叫做惠子。

惠子,本名惠施,是个政治家,最高职位坐到了魏国的相国,就是总理,他是合纵的推动者之一,与连横的张仪较劲多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他开创了一个学派,叫做“名家”,主张“合同异”,与主张“离坚白”的公孙龙齐名。

庄子喜欢自在,不是因为他啥都不会,反而是因为他把职场看得透彻。以前楚威王给他送许多礼物请他当官,庄子说自己不想当背黑锅的,让送礼物的人赶紧走,可别脏了他的园子,还给那些孤傲不仕的人贡献了一个成语叫做“漆园傲吏”。

惠子不一样,惠子作为政治家,热爱工作,喜欢加班,只有工作才能发挥他的才能,只有工作才能成就他的人生。像庄子一样穷得叮当响,还逍遥什么呢?惠子喜欢倚靠在树下高谈阔论,累了就倨琴而卧,庄子也看不惯,就觉得一个字——装。

一个灵魂哲学家,一个爱搞形式逻辑,就是这一对耀眼的名人,不止是相互成全,还相互摩擦,但更多的是庄子把惠子“按在地上摩擦”。

有一天,也许是工作久了无聊,不知道惠子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庄子说了这么一段话:

“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种出来之后葫芦特别大,葫芦大到盛满水会承受不住水压,剖开做瓢又没有任何容器能放得下,所以我就把它给砸了”

可没想到庄子语出惊人:

“你丫根本不会使大家伙!(省略若干字)你有这么大的葫芦,为啥不系在腰上去浮游江湖呢?你还是没开窍啊!”

开局聊天,庄子因无穷的想象和正儿八经的态度取胜。

惠子恢复了他的震惊脸后又说了一段话:

“我还有棵大树,树干臃肿没法拿绳墨取直,树枝弯曲没法做成尺子圆规,长在道边但木匠都不屑看它。你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实在是大而无用啊……”

庄子微微一笑:

“你既然有颗没用的大树,为什么不把它种在什么都没有生长的、无边无际的旷野里,自己在树旁溜达溜达,躺在树下做做白日梦,不是很爽吗?”

这一轮,庄子胜。

不知道惠子怎么想,可能每次跟庄子说完,都是被暴击一万点,可是时间一长,好了伤疤就忘了疼。惠子又提出了一个高深的话题:

惠子:人本来是没有感情的吗?

庄子:是啊。

惠子:没有感情怎么称得上是人呢?

庄子:道赋予人相貌,上天赋予人形体,怎么称不上是人?

惠子:既然是人,怎么会无情呢?

庄子:咱俩说的情不是一码事。我说的无情,是人不凭自己的好恶伤害自己的身体,因循自然而不人为增加自己的寿命。

惠子:不增加生命咋维持自己的身体?

庄子:(我都说过一遍了)那我再跟你说一遍……你劳心费力,靠在树上吟诵,又靠在树上休息,老天爷给你一副好皮囊,你却只知道瞎BB离坚白那一套东西!

由此可见,庄子对惠子这种诡辩还是很看不上眼的,既然送上门,那就怼哭你!

这样的斗嘴数不胜数,惠子次次被摩擦的体无完肤,可还是喜欢找庄子聊天。可能是因为在官场上纵横捭阖的惠子,没见过那么一颗自由潇洒的心和时时刻刻开大的脑洞吧!

作为局外人,我们都得担心,这俩人的这种怼法,保不准哪一天就要吵架,因为这明明不是互怼,而是单方面的碾压。

果不其然,朋友之间还是会有误会产生。

惠子做了魏相(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城,因此也称梁国)后,惠子和庄子就没法经常见面了。许久不见惠子的庄子去找他玩,这时有人跟惠子嚼舌根:“庄子来,这是要抢你的相国位子啊!”果然屁股决定脑袋,惠子觉得庄子这是要跟他抢相国的位子,于是下令搜城找出庄子。

结果等惠子停止搜城后,还是庄子主动去见了惠子:“你听过鹓鶵(yuānchú)

吗?这种鸟从南海飞往北海,只停梧桐的树枝,只吃翠竹的果实,只喝甘泉的水。有只猫头鹰逮住了死耗子,鹓鶵从它头顶飞过,猫头鹰仰望着它发出恐吓...我是拣尽枝寒不肯栖,惠子你是啥?”

惠子心里一想,那我就是吃死老鼠的猫头鹰呗!就是说我小心眼呗!

庄子损人,句句扎心,可心态一摆平,惠子心里也就舒服多了。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惠子学而优则仕,庄子和惠子二人皆有不同的天地,怕个什么劲呢?

所以二人又开始互相抬杠。濠梁之辩,真正展现了二人的才华:

在濠梁之上,庄子看到河里的鱼儿就说了句:这些鱼儿真是欢乐呀。

惠子一听就怼:“你又不是鱼,咋知道鱼很欢乐?”

庄子一听怎么有杀机啊,赶紧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

惠子穷追不舍:“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反杀:“好,那咱回到刚才的问题上,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你其实已经明白我知道鱼的快乐了,你再问我,不过是问我从哪儿知道的罢了。那我告诉你,我是从濠水上知道的。”

“子非鱼”的论题,至今还有人在思考。可是从这场辩论我们能看出,惠子讲究的是逻辑和学识,庄子讲究的是智慧和美学。

从惠子的角度来说,他的辩论是逻辑清晰、稳扎稳打,人和鱼物种不同,如何沟通?所以庄子判断鱼儿快乐是毫无根据的。

而从庄子的角度来说,它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鱼的感受的,与天地万物为友,所以他觉得心情愉快,想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鱼儿也就同样快乐了。

没有他们二人的辩论,我们今天哪里能有这么有画面感的素材啊!

有人说,庄子和惠子因学识相同,可以当朋友,可是二人境界不同,不能当知音。我却不这么认为。

庄子讨厌做官,但是不讨厌惠子,惠子不爱清苦的生活,但是也不会觉得庄子是假清高,因为他们知道,最好的朋友的是互相成全,互相了解。惠子知道庄子虽然生活贫苦,但是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庄子知道朝堂尔虞我诈,可是惠子只有当政治家的时候,才豪气万丈。

惠子去世之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后,就对跟随的人讲了“运斤成风”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郢都的人鼻尖上沾了一点白土渣,像苍蝇翅膀那么薄而小。结果,他让一名技艺高超的石匠将其砍掉。这名石匠也不客气,“运斤成风,听而斫之”,把斧头抡得呼呼响,照着郢人的鼻子就是一斧头。结果,“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鼻尖上的白土渣给砍掉了,鼻子却一点都没伤着,而这个郢人也面不改色,依然淡定地站着。

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名石匠找来,说:“请尝试为寡人为之。”意思是,请你也试着把我鼻尖上的白土渣砍掉。可石匠却说:“我的技艺还跟以前一样,还能砍掉别人鼻尖上的土渣。尽管我的手艺仍在,可是,那个能让我施展技艺的对象已经死了太久了,我的技艺无处施展了。”

庄子的妻子去世后,庄子都是敲着盆唱着歌,认为自己通晓天命,这一次却在惠子的墓前第一次难掩感伤和落寞:“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自从惠子死后,再也没人能跟他辩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51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