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寒食节,一个看上去诡异但又合理的当代设定
三月三,除了是广西地区重大节日和我家男神的生日之外,还有一个是上巳节。
那三月五呢,清明,嗯。
在上巳节(三月三)和清明(三月五)之间的三月四,又有什么特殊日子,嗯,寒食节。
一说寒食节,可能有部分人陌生,有部分人有了解。有了解多亏了现在的消费主义,为了促进消费,中华民族每个节日差不多都拿出来溜了一遍。
为啥突然间那么大感悟,因为最近被青团刷屏了。
打开词条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吧啦吧啦吧啦,后面太长,各自看。针对这段内容,来一个个吐槽。夏历冬至后日。以年冬至为例,天后,是年的清明,所以,好像也不是清明前。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额,好像,元宵也是食物,那元宵节,别杠。另外元宵和汤圆不是一个东西。?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额,好好的,非要死个人才显得煽情么。玩玛格丽特的梗。?其实玛格丽特就是雏菊,具体搜卡神鸡尾酒鉴定。
而且据历史记载,好像没有这一段的记载。里面提及了两个人物和两个事件:重耳和介子推、割肉和烧山。先说割肉,重耳逃乱应该对应骊姬之乱[1],于卫国逃难发生割肉剧情。重耳逃亡卫国时间为公元前年,就算真有割肉剧情,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介子推还能活到公元前年简直就是zyf奇迹。“割股奉君”流传先于《庄子盗跖》[2],后及《韩诗外传》[3],但两个著作更多是故事,历史参考意义有带斟酌。????再说烧山,晋文公(重耳),公元前年农历二月中左右完成登基论赏与平乱,然后就开始烧山了。但,烧山目前没有多少依据,不多的记录如《晋史乘》,但这类书籍里内容真假难辨。而关于介子推论赏一事,《左传》中有明确记载。??介子推没要赏,然后隐居,也没体验晋文公烧山,只提及找不到人[4]。
?以往这种悲剧性结局的纪念都是给一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物,如屈原。到了寒食节就反而。。。如果真的是想赞介子推高风亮节的忠臣形象,没必要加一个无缘无故烧死的剧情,直接隐退不就行了。晋文公烧山的做法,就好像舔狗的做事方式:自身很感动但旁人很恶心。一顿梳理下来,寒食节其实和介子推没有多大关系,但和晋关系比较密切。
寒食节并不是一个全国性民俗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目前流行的地区多为现今山西省内,而活动方式十分单调,以禁火和寒食为主[5]。
寒食节在汉至隋前,不被待见,于唐到顶峰[6]。《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魏书?高祖本纪》都对寒食节加以抨击,毕竟寒食节一持续可能要连续最少一个月。晋地区民间对此寒食节的维护却无比坚韧,在多放角力之下,寒食缩短为三天:《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7]。来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第一次合体。《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中记载:寒食清明结合,前后各给三天[8]。
?寒食节的娱乐性进一步提高,挑菜、镂鸡蛋、斗鸡等多项习俗达到高峰[9]。宋延唐制,假期为七天[10]。
?自寒食上巳清明三者融合后,加之娱乐性的提高以及地域性的限制,寒食原本意义被淡忘,久而久之,清明渐渐成为了该假期的主力。
说会寒食节的起源,可能和另一习俗-改火。《周礼》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11]。意思就是:仲春二月,你呀就别用火了。并举行相应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谓之“禁火”;然后载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就是“改火”。
禁火与改火这段时间,人们就靠提前准备好的熟食度日,因禁火而寒食,这推到好像更为合理。
如果这样说,寒食节更多是崇拜的节日,嗯,火神。那为啥不是燧人氏?
也许有人说,寒食节在古代的地位高于清明。大哥,清明背景支撑是春祭啊。目前能抗衡四祭的节日,有春节和国庆。
?对了,查资料的过程中,没发现青团和寒食节有高权重相关的关系。也可能青团弄好之后,可以放几天都能吃,是符合禁火改火的旧习,于是就将两者联系上了。但好像,青团,刚蒸出来的时候更好吃。
等等,突然推一个不用火的节日,不用火就不能吃熟肉,生肉茹毛饮血患病的概率就会上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减少中华民族摄入肉蛋奶的方式,有点儿浓浓的针味。
图片来源1百度百科:寒食节2知乎,老拾3混知:寒食节4雏菊5百度百科:庄子·杂篇·盗跖6庄子·杂篇·盗跖,第一部分7百度百科:韩诗外传8韩诗外传,卷十9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10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11文昌杂录,卷一
12周礼,春宫,大宗伯
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M]。[2]庄子,庄子·杂篇·盗跖[M][3]韩婴,韩诗外传[M]。[4]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M]。[5]张玲,寒食节节俗研究[J]。北京民俗论从,,(00):-。[6]李凤能,寒食节的兴盛与衰亡[J]。文史杂志,,(02):-。[7]宗懔,荆楚岁时记[M][8]苏冕,杨绍,王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M][9]马荣良,初唐寒食节的发展演变及成因-兼论统治阶级在节日发展中的作用[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02):87-92。[10]庞元英,文昌杂录[M]。卷一[11]周公旦,周礼[M]。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