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你唯一能驾驭的是自己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2/5/16 12:57:39   点击数:
白淀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

乔布斯曾说:“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就需要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其中最大的难题是人的改变。大部分人在心理上非常抗拒改变,再加上我们改变他人的做法常常是错误和颠倒的。《大学》里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你究竟是要先改变自己,还是先改变世界?假如你有改变这个世界的情怀,你凭什么让你的情怀落地?

01渴望别人改变,自己抗拒改变

首先我们看看这个问题。一次应邀给一个企业的中层讲《赋能领导力》。企业CEO跟我沟通此次培训的目的,说:“我们这些中层经理思想守旧,一点创意都没有,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混日子,而且执行力极差,不拨不转。我这里再好的想法也不好落地,你可要好好帮我训练训练他们。”老板一副深受其苦的表情让人觉得问题很严重。

孰料,我给他们中层经理的课堂上讲了没多久,就有学员发言,说:“老师,您这个课非常好,应该先给我们老板讲讲,讲给我们没用,我们说了也不算。”

我无奈地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吗?就是因为你们老板认为你们要改变改变,才强烈要求给你们上这个课。”

好几个学员:“上面不改变,给我们上了也是白上。”

我说:“企业中一个最奇怪的现象就是,人人都觉得自己的企业需要改变,但坚决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培训的目的就是促进改变,不改变就不需要培训,我今天的学员是你们,所以,我的课堂上就是要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在当前的环境下,大家能做些什么努力和改变。如果把问题全部归咎到环境上去,我们就没什么需要改变的了,什么课也都不需要上了。”

事后我了解到,该公司的CEO很强势,领导风格也是权威式的,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大胆提些建设性意见,却常常被领导误解为对抗工作而横加指责。还有就是领导凡事都喜欢一竿子插到底,凡事都管得很细,稍有不对就一通批评。久而久之,下属都习惯了等领导指拨,全听领导的,领导不发话大家都没了主意,就变成领导所说的不拨不转了。

实际上下属们今天的表现,全然是适应领导的管理风格的结果。要让下属改变,领导需先改变。反过来向上管理也一样,要让领导改变,下属们也要自己先做出改变。领导和下属的关系,既然称之为关系,那一定是双方面的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我在中欧上的《管理学基础》课上,教授说:“领导者最常犯的错误是:意识不到自己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大部分。”

而从下属的角度看,不要奢望领导能改变或他人改变,也不要想一蹴而就地改变。你只要改变你自己的领导方式,让你的日常领导行为中赋能因素多百分之十,管控因素少百分之十,坚持迭代下去也会不得了。假如每个学员都愿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践赋能领导模式,那么我相信会形成燎原之势。只要一小撮愿意改变的领导者愿意用全新的模式带领团队,只要这种全新的模式有生命力,时间长了自然会影响一堆同僚和下属成为改变的同盟军。

0你唯一能驾驭的是自己的改变在物质世界里,人人都知道要种好自家的田。然而在精神世界里,每个人却总想去除掉别人家的草,反而荒废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田。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闻名遐迩的墓碑。并非墓碑的主人声名显赫,而是碑文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从学习到应用上最大的障碍是知识和情境结合的障碍——我们遇到的情境常常和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理想情境有较大出入。于是,大多数人就出现了迁移障碍,只要学生找到教学情景和实际情境的一点不同,就会以此唯有否定知识的适用性。从环境上找原因很容易进入辩护模式,从自身找原因或寻求变通才是学习模式,焦点在内是学习状态的重要标志。我经常开玩笑说:难道找到不到电线杆子的狗要被尿憋死不成?等环境改变会陷入一种抱怨、无助的状态,自我调适才是学习状态。

03用自己改变的故事带动别人改变

蔻蔻是一个职业女性,曾因受到顶头上司的几次批评而变得焦虑和郁闷,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一开始只是怀疑,怀疑久了就演变成坚信。上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医生嘱咐她心情舒畅、注意休息就好了。可是蔻蔻还是觉得自己浑身不舒服,像是抑郁了,而且越来越严重,变得更加孤僻,医院检查,结果还是各项指标正常。

不放心的她还医院检查,颇费周折地找到国内顶级专家,结果医生还是说她没什么病。她急了:“现代医学就凭仪器检查吗?看仪器检查治病还要大夫干什么?我感觉都快要死了,你们还说我没病。”

医生并没有着急,耐心地让她坐下,平静地说:“我有一段经历也许对你有帮助。我曾经是一名援非大夫,安博拉病毒肆虐非洲的时候我就在现场,每天都有鲜活的生命在眼前痛苦地闭上双眼,跟我一起战斗的护士也未能幸免。”说到这里,医生的眼眶湿润了。继续说:“后来我就怀疑自己染上了安博拉,回到国内都不敢出门,不敢与人接触。做了很多排查,结果也都跟你一样各项指标正常。可是我就是不相信那个结果,满脑子都是安博拉病人痛苦离去的画面。

最后不得已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说:‘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把所有的注意力倾注在安博拉上,就没有注意力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3613.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