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和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北冥(mín)嘉肴(yáo)三重茅(chóng)选贤与能(yǔ)B.槽枥(lì)濠梁(háo)学学半(xué)鲲鹏展翅(kūn)C.骈死(pián)塘坳(ào)男有分(fèn)教学相长(zhǎng)D.挂罥(juàn)叱咤(chì)不外见(xiàn)矜寡孤独(jīn)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发怒B.庄子曰:“请循其本。”循:依照,遵循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味美D.故人不独亲其亲亲:指父母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A.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后被列入“十三经”。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D.杜甫,唐代现实主义作家,我们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就出自于他手,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平定以后。5.经典诗文默写。(8分)(1)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知不足,;知困,。(《虽有嘉肴》)(3)野马也,尘埃也,。(《北冥有鱼》)(4),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5),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6.名著阅读。(2分)下面是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情节,请按原著内容排列先后顺序(只填序号)。①在骑兵部队的战斗里受重伤。②繁重紧张的工作击倒了他,他不得不回家养病。③在修铁路时,得了伤寒。④在与波兰白军战斗中受了伤。顺序是:二、综合性学习(6分)7.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你班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2分)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3)“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列举一例。(2分)三、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一食或尽粟一石()(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真无马邪其此之谓乎B.策之不以其道去以六月息者也C.执策而临之鹏之徙于南冥也D.骈死于槽枥之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分)(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分)11.文中“呜呼”一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劝学》片段,完成12~16题。(16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⑩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2分)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假舆马者()(4)金石可镂()14.从词语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C.其岸势犬牙差互D.皆若空游无所依15.翻译画横线的句子。(4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6.选文第四段共用了10个比喻句,(见序号①至⑩),可分为三组:(4分)第一组是①②③④句,阐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第二组是句,阐明学习要。第二组是句,阐明学习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20题。(8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7.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18.“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19.“宫使驱将惜不得”一句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2分)20.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四、作文(40分)21.请以“我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字。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漏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参考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6题,计18分)1.(2分)C2.(2分)B3.(2分)C4.(2分)D5.(8分)(1)秋天漠漠向昏黑(2)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3)生物之以息乡吹也(4)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5)拣尽寒枝不肯栖(6)已是黄昏独自愁(每空1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6.(2分)④①②③二、综合性学习(6分)7.(6分)(1)(2分)示例一: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示例二: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2)(2分)和睦、和谐、和平、和融(3)(2分)学生介绍《将相和》《罗威饲犊》《司马徽让猪》《杨翥卖驴》《于令仪宽偷》这些历史故事,或介绍身边的事都可以。三、阅读理解(共13小题,计36分)(一)(12分)8.(4分)(1)祗,同“祇(只)”,只,仅。(2)有时(3)同样,一样。(4)用马鞭驱赶(或:鞭打)9.(2分)D10.(4分)(1)(2分)喂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来喂养它。(2)(2分)(千里马)鸣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11.(2分)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痛恨。(二)(16分)12.(2分)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3.(4分)(1)即使(2)过失(3)借助,利用(4)雕刻14.(2分)A15.(4分)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16.(4分)⑤⑥⑦⑧坚持不懈(或作者;持之以恒);⑨⑩用心专一(或:专心致志)(三)(8分)17.(2分)身上衣口中食18.(2分)一个“辗”字,既写出了炭车的重量,又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与勤劳。19.(2分)此句写出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20.(2分)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不易,揭露了统治者的凶残与毫无人性的压榨。四、作文(40分)21.(40分)(略)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中考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各科知识点汇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my/2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