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译注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游来游去,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就完整准确了!”庄子说:“请追溯你原来问我的话,你说的‘你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说明你已经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的。现在我告诉你吧,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桥
顺,追溯
始
思岐说
今天是年6月15日。我是李思岐。
今天与大家分享“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游来游去,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就完整准确了!”庄子说:“请追溯你原来问我的话,你说的‘你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说明你已经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的。现在我告诉你吧,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安知”的“安”是疑问副词,释为“如何“。在《鸿门宴》中,“沛公安在”的“安”是疑问代词,释为“哪里”、“什么地方”。除此之外,在濠梁之辩中,庄子就是依靠这个“安”字来结束对话的,因为惠子问的“安知”是“如何知道”,庄子答的“安知”却是“从哪里知道”。
我们常说庄子是诗意与唯美的化身,侧重于心灵体验,比如开篇“游于濠梁之上”的这个“游”字,就充分体现了庄子松弛、自由、无目的、非理性的心境,所以,庄子移情于物绝非刻意,而是一种实在的快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如果说庄子是典型的中哲思维,那么惠子的身上则具有非常明显的西哲烙印,因为他是以理性思维去分析问题,强调主客之间的二元对立,从实证的角度,自然无法推断出鱼乐无穷的结论了。或许庄子也清楚二人在认知上的差异,所以说了这句“我知之濠上也”,更为这段千古美谈增添了几分机敏与俏皮的味道。
出游本就图一乐,太较真儿就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