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濠梁何所见,玄义几人知
“游于濠梁之上”与“周氏五鱼图”
周长辉
几年前,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论坛上,我做了“周氏五鱼图”的演讲。那段演讲是针对我所观察到的在教学案例开发与写作、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五鱼”的启发,则来自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其原文是这么开头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那么,案例教学与研究如何与这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知鱼问题联系在一起呢?
五鱼图从说鱼开始。作为管理学教授,我们的本分工作是在课堂上教管理。我们讲一个又一个企业管理案例,我们说有关企业家与管理者的故事。这如同是在说鱼。
可是,我们“说鱼”,实有很大的问题。正如惠子对庄子之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要知道,我们很多的管理学教授,包括年轻的讲师们,连观鱼的经历都不曾有过,何以夸夸其谈地说鱼呢?
很多老师开发写作教学案例,却从没有亲自去见识见识真鱼,就闭门造鱼,闭门画鱼,这样的教学案例,我称之为“泡制型教学案例”。“泡制型教学案例”即使入选收录进了大连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库平台,又如何能给其他同行教师提供真正有用的教学帮助呢?如果自己不用,别人也不能用,那么那样的教学案例,开发写作出来,意义何在呢?
若能观鱼,然后说鱼,必然比不曾见过鱼而闭门说鱼要可取。观鱼,是说鱼的必要前提。然而,即使是观鱼,仍然不能避免惠子之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何以言之?这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学教授们,很多人的观鱼方式是印象派观鱼。于茶肆之间,道听途说,这样的观鱼经验,若能知鱼,必因超常慧根。但假若有超常慧根,那应该连观鱼都不需要了。问题是,我们的慧根能比庄子更超常吗?连庄子都免不了受到惠子的质疑,我们还是乖乖地老老实实地游于濠梁之上去观鱼吧。
对于我们管理学教授而言,游于濠梁之上,是对基于实地(或曰田野)调研的最佳譬喻。只有游于濠梁之上,只有进入那个鱼的氛围,只有接近鱼,才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在这段文章中庄子与惠子辩论的末尾,庄子说道:“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这篇文章的核心,恰是那一句“我知之濠上也”。“我知之濠上也”这句话,对于我们理解管理知识的源泉和根本途径,其含义何其深刻啊!
然而,即便是真去游于濠梁之上,去现场观鱼,也还存在问题。常见的情况是:有的教师确实花了时间跑了企业,去做了一次参观和访谈,但是浅尝辄止,以为这样就算是见到鱼了,就知道鱼了。其实,还远远不够。
本文发表于《南大案例研究与教学通讯》年总第14期
为什么还远远不够呢?上面提到的接近鱼去“感受”鱼,其实已经揭示了要点所在。简言之,绝不是到了企业现场,或者与被访谈者坐到了同一个访谈桌旁,就算是接近了鱼。同样,也绝不是去一次企业就能真正地感受鱼。由于文化传统的缘故,在中国企业管理的情景中,有很多东西是隐性的,即所谓tacitness,以及模糊性。只有通过深入的反复接触,才能获得可靠的感受。
所以,我从来不同意依据一两个小时的访谈就可以写成有用的教学案例,我更一向否定那些基于一两个小时访谈而写出的所谓质性方法的研究论文。
我的经验是,即使是为了写教学案例,也要以做案例研究的态度为之,以做案例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为之。
如是观鱼,就是科学地观鱼。观鱼如是,方能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提炼出有价值的道理。然后再去说鱼,信心自然不同。
但在这时候,还可以再进一层或者两层,也就是周氏五鱼图中的所谓“问鱼”和“教鱼”。我自己的做法是,在基于深入系统的“观鱼”之后,会把所提炼的“观鱼道理”讲给所调研企业,甚至给他们做培训教学,以期再获得对我所提炼的理论的反馈。
这个过程,可谓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如果说所观之鱼都听不懂或者不认同我所提炼的观鱼看法,那么,我怎么还能去说给别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适性)呢?
这个道理比前面说的“游于濠梁之上”的道理更深了一层。试想,庄子与惠子之所以会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上绕圈子辩来辩去以致于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是“游于濠梁之上”,而没有从梁上走下去,更没有真正走进鱼的世界。
说到这里,容我小结一下前面所阐述的要点。做教学案例开发和写作,或者做案例研究,或者哪怕只做案例教学,第一要“游于濠梁之上”;第二要从“濠梁之上”再“走下去”,并且“走进去”。
当然,进得去,还必须出得来。否则,庄子就成为鱼了。
庄子不能成为鱼。庄子可以成为蝴蝶。
下面是我读《庄子·秋水》作的一首小诗:
濠梁何所见,玄义几人知。
鱼若不得度,其乐何尔尔。
庄周梦蝴蝶,秋水生烦恼。
持竿悲楚龟,其乐何陶陶。
这首诗中,“鱼若不得度,其乐何尔尔”两句指向的是周氏五鱼图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度鱼。若鱼不得度,若不能度鱼,说鱼也好,教鱼也好,不过是博鱼一小乐而已。而教师自己,充其量也是博一小乐而已。
我以为,作为管理学教授,必应以度鱼为己任,以度鱼为大乐。鱼若得度,鱼亦得大乐。度鱼之意虽深,但可不辨自明,故点到为止,不复赘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