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乾隆最爱,园痴首选八趣八景园中园关

发布时间:2021/4/13 20:10:03   点击数: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这是清朝道光皇帝写的一首御制诗,从诗中我们可以读出,这首诗说的是颐和园最为经典的园中之园--谐趣园。说到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北京城里大部分人应该都去过,而且很多人还不止去过一次。有些人甚至对这座精致的园林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但是我如果问一个问题:“谐趣”二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取名为谐趣园?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回答了。谈起谐趣,我想大家通常都会感觉这个词汇不是白话或者俗语。分开来看,先说谐字。我想,现在书面上常用的包含“谐”字的词语确实不多,主要有和谐、谐和、谐调、诙谐、亦庄亦谐等。而趣呢,大致有兴趣、趣味、有趣、无趣等等。因此,所谓谐趣,就是几种趣味相互掺杂在一起,彼此谐调和乐。人生的兴趣和趣味很多,比如山水之趣、花草之趣、树木之趣、案牍之趣、闺房之趣、游历之趣……等等,不一而足。然而,若是在某一个地方,能够给人带来多种的趣味,这些趣味之间又彼此相合,不会引起人内心的冲突,则可称之为谐趣。

先看一组张晓莲老师拍摄的谐趣园美图

01

谐趣园八趣都是啥?

《颐和园趣闻》徐凤桐

谐趣园就是惠山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是在乾隆十六年(年)仿造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修建的,所以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年)的时候重修,改名为谐趣园。和园内其它景点一样的是,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重建。谐趣园是颐和园内的极为清净幽雅的园林,其建筑小巧,自成一派,有“园中之园”的美誉。至于为什么改名字,嘉庆皇帝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乾隆皇帝在它的《惠山园八景诗》中也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

谐趣园有八趣

谐趣园一共有“八趣”:时趣、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

1

时趣

时趣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2

水趣

所谓的水趣,来自其泉水声音。走进谐趣园,可见一池荷花,园内有一丛绿竹,竹荫深处,有山泉分成数股注入荷池。这道山泉的水源,来自昆明湖后湖东端。

谐趣园取址于如此低洼的地势,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形成这道山泉,这样谐趣园的水面与后湖的水面形成一二米的落差,其间又运用山石的堆叠,分成几个层次,使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所以在泉边有一块镌“玉琴峡”的巨石。这样的景致使的园中有声有色,被称为谐趣园中的“水趣”。

3

桥趣

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因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取名知鱼桥。桥名取自《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原文如下:《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样一段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故事。被用来增添游人的兴致,这在园中的被称为“桥趣”。

4

书趣

书趣是指园中的书法墨宝随处可见,比如《寻诗径》碑及墨妙轩之石刻。

碑首阳面题诗

碑首阴面题诗

碑东侧题诗

碑西侧题诗

5

楼趣

在玉琴峡西侧,有一座瞩新楼,此楼从园内看是两层楼,但从园外看却是一层楼。原因是谐趣园的宫门前是那条下坡路的最低点,沿路行走,逐步升高,而后直接步入瞩新楼的上层,这种似楼非楼的设计,被称作“楼趣”。

6

画趣

画趣是指园中游廊上的苏式彩画,移步换景,可与长廊媲美。

7

廊趣

廊趣是指园中的亭台楼榭均以曲廊相连,三步一回,五步一折,漫步长廊,另有一番情趣。被称为“廊趣”。

8

仿趣

仿是仿造的意思,谐趣园是颐和园的园中之园,又是皇家园林。但它是仿造私家园林寄畅园修建的,其建造手法别具一格,既突出端庄肃穆又显示静雅清幽,为皇家园林中的珍品,被称为“仿趣”。

趣园的八趣,也基本涵盖了园内的美景。在嘉庆十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在谐趣园重修一年后,嘉庆皇帝写了一首诗《谐趣园》:

昭苏庶彚[huì]含生趣,律转初韶景物谐。

池洁林疏合画意,瓯[ōu]香几净畅诗怀。

和飕[sōu]习习穿松坞,绮旭迟迟上石阶。

光映冰奁[lián]开复聚,潜鳞影漾碧汀涯。

可见嘉庆皇帝对这个谐趣园的钟爱之情,如此的良辰美景又怎能不让人沉醉呢。

说到谐趣园的历史,以及其中的匾额楹联,著名园林学者、设计师、《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一书作者夏成钢先生也有精彩的解读,并且,他主要为我们解读了引镜和饮绿这两幅匾额。

欢迎您点击我们上面的音频收听!

▲夏成钢先生

引镜和饮绿

乾隆六下江南,七次游寄畅园,最后一次下江南时曾二次游寄畅园。可以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就住进了江苏无锡惠山的寄畅园,非常喜欢,就让宫廷画师摹写画像,并在北京的两处皇家园林中仿造了两处风景名胜。一个是圆明园中的廓然大公。另一个就是清漪园中的惠山园。令人叹惋的是,廓然大公在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以后被彻底破坏了,至今遗址尚在,山形水态宛然。清漪园时期的惠山园包括后来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和“霁清轩”两处园林。但是到了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的时候,惠山园已经很老旧了,嘉庆皇帝感慨往昔,对惠山园加以修葺,并增建了一些建筑,并更名为谐趣园。在夏成钢先生的讲述中,也提到了谐趣园八景,谐趣园是颐和园的园中园,以池塘为中心,环池建有谐趣园八景,可以说是再现了“惠山园八景”,当然,这些名字,都是嘉庆皇帝改的,那您知道这八景都是什么?当年乾隆皇帝都是怎么命名的吗?谐趣园八景分别为:一堂(知春堂)、一轩(湛清轩)、一楼(瞩新楼)、一斋(澄爽斋)、一亭(饮绿亭)、一桥(知鱼桥)、一径(寻诗径)、一洞(云窦)。谐趣园西边有知春堂,是慈禧办理朝政和接见大臣的场所,匾额“知春堂”和楹联“七宝栏杆千岁石,十洲烟景四时花”是慈禧所写。知春堂前身是惠山园八景之首,乾隆皇帝当时命名“载时堂”。而知春堂也是谐趣园八景之一的“一堂”。湛清轩,乾隆皇帝当年取名叫墨妙轩。“湛清轩”匾额是慈禧御笔。湛清轩是谐趣园八景之一的“一轩”。

▲湛清轩

瞩新楼是谐趣园八景之一的“一楼”,乾隆皇帝当时赐名叫“就云楼”。澄爽斋,乾隆皇帝命名是“澹dàn碧斋”,“澄爽斋”匾额是慈禧御笔。“澄”,水静而清,“爽”,愉悦,在澄爽斋的看台观看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能使人心静愉快。这是谐趣园八景中的一斋。

▲澄爽斋

谐趣园南边有“瞻dàn碧”、“饮绿”、“秋洗”、“引镜”四亭,属于水中榭。饮绿亭是慈禧钓鱼的地方,为谐趣园八景之一的“一亭”。当年乾隆皇帝叫饮绿亭为水乐亭。

▲饮绿亭和饮秋轩

瞻碧亭前是知鱼桥,是谐趣园八景之一的“一桥”。“知鱼桥”和牌楼两柱上刻的对联“月波潋滟金为色”、“风濑琤琮石有声”为乾隆题写。咱们在明天的节目中和您细说知鱼桥,您可千万别错过。

▲瞻碧亭在谐趣园里,涵远堂是嘉庆皇帝添建的,东侧长长的游廊中有乾隆题写“寻诗径”的碑亭,叫做兰亭。而“寻诗径”是谐趣园八景之一的“一径”。

▲涵远堂

在谐趣园的东南角有个小有天圆亭,圆亭北侧,有一处山石和乾隆御笔“云窦”的假山洞,这就是谐趣园八景之一的“一洞”。乾隆皇帝当时命名叫涵光洞。

添加《徐徐道来话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01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