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这个争论千年的问题,绘本知道答案
▼
《鱼之乐》是安徒生大奖得主欧尼可夫与郝广才联袂创作的新书,全书只有几百来字,却以巧思为孩子呈现庄子复杂的思辨智慧。
一条河,两只熊,
野花三四丛,
五六七条鱼,
八九十阵风。
看到这段话,你会想到什么?
杉妈想到的是鲑鱼逆流而上,洄游产卵的日子。河边红色、黄色、蓝色,各色野花盛开,两只熊跳进河里,争相捕鱼的欢乐场面。
这个时候,鱼跃,熊追,溅起浪花一朵朵。
可是书里的月熊,棕熊,竟然分别躺在河两岸。想来是吃饱喝足,连鱼儿也懒得去捉,竟然生出一些闲情逸致,躺在河边看鱼儿游。
一条鱼,水中游,
来来回回很自由。
月熊说:“好快乐的鱼。”
棕熊说:“不快乐的鱼。”
孩子问:“哪只是月熊呢?”
我仔细看了看。
下面那只黑色的是月熊,因为他的“月亮”在这里呢,几乎要看不见了。
左下角是“月熊”。
人闲下来就会惹事,熊闲下来,估计也一样。
看吧,这两只闲来无事的熊开始争吵了。
月熊说:“好快乐的鱼。”
棕熊说:“不快乐的鱼。”
争论演变成争吵,甚至争斗。
鱼到底快乐不快乐?两只熊为此大打出手,跌落河中。
一阵大混乱以后,他们各自爬上岸去。月熊爬到了棕熊的一边,而棕熊来到了月熊的一边。
不看不知道,
原来,站在对方的岸边,
看到的情况也不同了。
棕熊看到了快乐的鱼,
月熊看到了不快乐的鱼。
整本读来,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有点眼熟?
原来这本绘本的灵感来源于《庄子·秋水》中庄子和惠子的“鱼乐之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月熊与棕熊的争吵,其实和庄子与惠子很像,很多事情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如果你把书转过来看看,就会发现棕熊和月熊说的都对。
把书倒转,有助于孩子理解为什么棕熊和月熊各执一词。
看了这本书,孩子又解锁一项新技能:把每本书都翻转过来,看看是否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讲真,他还真的有很多新发现:
比如把一个彩虹倒过来,就变成了小船;
把一堆草倒过来,就变成了门帘;
把一把梳子倒过来,就变成了栅栏。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心境。
孩子学画画的那段时间,每节课后都会有一个分享环节,让孩子自己来说说画的是什么。
这幅画是杉的作品中我很喜欢的一幅,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听了杉的讲解后,我觉得这幅画很美好。
他说这幅画有两部分:天际线以上是小鸟的家,它们都在睡觉;天际线以下是大象在吃草。
你在画中看到了小鸟,看到了大象了吗?
没有吧。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的眼中究竟有没有看到小鸟和大象呢?
这本绘本是郝广才和欧尼可夫合作的,没有看内容,看到绘本作者的名字直接买下了,因为郝广才是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首位亚洲评委,也是把台湾绘本推向国际的出版人。
欧尼可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插画家,也是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
没想到,他们两位合作的作品竟然是在中国争论千年而未决的“鱼乐之辩”。
对于“鱼乐之辩”中庄子和惠子的说法谁更正确,这是争辩千年的哲学问题,我们也不能得出定论,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带着孩子一起来读这本书,是一件愉快有趣的事情。
(题图选自《鱼之乐》)
本文作者:衫妈,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