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古代哲学中的气,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4/13 11:34:00   点击数: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这个问题真不好解答,大家来梳理探讨一下。

物质

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信奉的是朴素唯物主义。他们认为世界是有一股气构成的,这股气又在外在表现为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状态。

比如说,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就说: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以后道家的执牛耳者是庄周,他在《庄子·知北游》一篇中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一生,时时刻刻都在践行这一思想。他夫人死了他鼓盆而歌,一点都看不出来伤心,是他薄情吗?

能写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种句子的,我相信他是很深情的人。解释一下,在中国古代,情分三种,“太上忘情”,最高境界是忘情。所以庄子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薄情,而是因为他奉行思想是,生命的本质是一股气,人死了,只是这股气又回到了天地这个巨室中。表面上人死了,实质上只是那股气转移了位置而已,之后就会转移到新的生命。他这么想,顿时就不感觉伤心了。反而敲起瓦盆,吟诵诗文,替妻子送行。

总的来说这时候,“气”已经生命的一种体现了,起到的作用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可以这样说气的动静,标志着生命生灭。还有一例,管仲在《管子·枢言》中说: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这也进一步反映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对于气的认知。

可能有人还奇怪,管仲是齐国大夫,归属在法家中,为什么他的思想反应的却是道家的思想?

那是因为,齐国的稷下学宫的显学是黄老之学,管仲的思想经过了这一道,沾染上些许道家的味道也不奇怪。

信念

在儒家学派中,“气”还可以表示一种崇高的道德状态和人生修养境界。

同样也是在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就曾说过“气”是“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又叫“浩然之气”。

宋代的文天祥在《正气歌》就说“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能量

同样也是在宋代,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到: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大概意思是,气充塞于宇宙万物,与万物互相渗透,融合,在万物之间充当中介的角色,使得万物处于和谐有序的运动之中并且相互感应而构成微妙平衡的整体。

这有点类似于道家的万物之源“气”和道教中神秘的能量“炁”。周敦颐不是理学鼻祖吗?理学不是应该更接近儒学吗?

为什么理学中“气”的概念更接近道门?其实这很好理解,经历着三教合流,佛道儒三者都不再单纯的佛、道、儒。佛教最开始传入中国,讲求的遁世隐居,不事生产,夏季的时候在石窟中苦修,经过了三教合流的影响,禅宗有了“不劳不食”的规矩。道教本来讲求逍遥,戒律不多,经历了三教合流,产生的“全真派”,跟佛教类似,戒律颇多,重视禅定。儒学经历了三教合流产生的理学,带上点道家的观念不是也正常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50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