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无字在道德经出现了上百次,读懂了无字

发布时间:2023/3/24 16:13:05   点击数: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来聊聊道家思想中,一个核心的关键字“无”,无字在短短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中,出现了上百次,在《庄子》一书中,出现了多次,可以看出无字的重要性。

无字在道家思想中,有很多内涵,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实不管是无为、无功、无名,还是无己,都是讲的一种境界,而不是真正的无。

关于无为,我讲一个身边的例子吧,有一天我小孩问我,他有一个小伙伴之前比较胖,最近在疫情期间,在大人的监督下,天天坚持锻炼身体,最近瘦了很多。他就问我,这个小伙伴是不是很棒。我说,能坚持锻炼身体减肥,当然是很棒的,但这还不是最棒的。小孩问我为什么呢?我说,最棒的是他能不用刻意减肥,就能保持健康身体。

如果胖了之后,再努力减肥,当然很好。但你想想,为什么需要减肥呢?可能因为,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不健康的饮食,不锻炼身体导致的。如果一件事需要你刻意努力才能达到,那这就是一种“有为”,而不是“无为”的表现,是一种不自然的表现。真正的无为就是,你把减肥这件事,融入你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让你感觉不到自己在刻意做什么,但是身体还能保持健康,这才是最好的。

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人平时胡吃海喝,熬夜刷剧,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然后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到健康上,都说我们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金钱,而年老了,就用金钱换健康,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关于“无”的内涵,在道家思想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无知”,这其实有点违背我们的直觉,为什么要无知呢?当然不是说真正的“无知”。

庄子在内篇的《应帝王》中说“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大概意思是说,不要把自己变成名誉、名望的寄托,也不要让自己变成谋略的主人,不要为世俗所拖累,也不要成为聪慧的主人。至人的心,如同镜子一般,对物的来去,不迎不送,客观地反映,而不加隐藏,所以才能够战胜万物,而不被伤害。

这里庄子用了“无为知主”作为总结,告诫我们不要让知识所主宰,成为知识的奴隶,才能到达“无知”的境界,“无”才是“知”的主人。把这里的名誉、谋略、智慧换成欲望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要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

老子在《道德经》对于“无知”也有过精彩的论述,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以为,道家思想主张不学习,不上进,而恰恰相反,不管是老子还是庄子,都主张大家要学习上进,但是他们的境界更高一筹,这是一种“弃知”。他们是要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懂得了一点知识,就成为知识的奴隶。

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知道的越多,才发现自己其实知道的很少。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庄子在《养生主》篇中也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要明白知识的无限,和自己生命的有限。古往今来,无数哲人都告诫我们,不要妄自尊大,自以为是,我们知道的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这个道理。

那怎么办呢?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不断学习知识,同时摒弃那些表面的、无用的糟粕,保留真正“道”的精华,这样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求知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其实人生何尝不是。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48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