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先秦的说理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作的语录体散文,前者为纯语录体,后者则在语录中杂有一些质朴的议论;②以《孟子》《庄子》为代表的论辩性散文,前者基本上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诘式,后者已初步发展为专题议论文③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的专题性议论文,两者都已发展到专题议论文的最高阶段。先秦说理散文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篇幅也更加宏大,组织也更加严密。先秦说理散文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对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作品的审美风范,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基石之一。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教上》中说道:“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说战国时文章已经变尽未必符合实际,但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则是无疑的。先秦说理散文不仅标志着说理议论文体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说等的因素。
先秦说理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虽然不是我国说理文的主流,但后代也有一些这样的著书。如杨雄的《法言》就是模拟《论语》的,后世的一些佛教语录和理学家的语录,也是来自《论语》的影响。先秦说理散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但无论是表述对自然和人生的道理,还是阐发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都不仅依靠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来完成,还灌注了浓烈的情感,运用了生动的感性形象。因为作为一篇文章,文采是必须有的,这也是议论文和说明文不属于文学的原因。
先秦说理散文大都分析透彻,议论纵横,而不同的作品,又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在后世许多文学巨匠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先秦说理文的影子。《孟子》之文深得唐宋古文家的推崇,他们的创作,也深受孟子文的影响。“韩文出于《孟子》”(韩愈)“东坡文亦《孟子》”“王介甫文取法孟、韩”。而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学创作中都有所体现。游仙诗、玄言诗、山水田园诗都和庄子思想及庄子散文艺术有渊源关系。李白变幻莫测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诗风,与《庄子》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宋代文学家中,苏轼最得《庄子》散文的神韵,“出于《庄》者十之八九”,其实不止是诗,东坡的文和赋,也多从《庄子》来。古代小说戏曲创作也深受《庄子》散文艺术风格的启示。(浪漫主义)而《荀子》和《韩非子》反而影响没那么大,这就像两个范本,后世作家的议论文中都有体现,已经成为某种准则。
先秦说理散文中的大量寓言,本来是为了说理而存在的,但后来衍生成为了一种文学样式,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这些语言大师为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很多修辞手法都已经成熟,直接影响了后世的语言修辞。创造的大量词汇和丰富的成语也成为我国文学的重要武库,甚至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话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