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国学简史庄子middot应帝王混沌
不读东鲁书,不知西来意。德不孤,必有邻。欢迎收听《童音同缘,瀚羽相随》国学品读节目第26期:庄子·应帝王:浑沌之死。
推荐理由:庄子是一个很善于讲故事的人,文笔优美而寓意深刻。之前我们分享过庄子最富想象力的一篇散文《逍遥游》。今天我们将分享他的一篇寓言《浑沌之死》。
人之出生,如蒙昧未开。后来慢慢跟随父母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和合作伙伴接触和认识这个世界,经历五音五色五味,世界观随之改变。驰骋畋猎,其出弥远,是否就更幸福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庄子的这篇《浑沌之死》,窥探人生的真意。
图文|文阁朗读|艾伦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南海的国王名叫儵,北海的国王名叫忽,中央的国王名叫混沌。儵和忽时常在混沌的地盘上相聚,混沌招待他们非常好。
儵和忽商量要回报混沌对他们的好,说:“人人都有七窍,用来观赏、聆听、享受美食和呼吸,唯独混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来。”于是每天凿出一窍,凿到第七天混沌就死了。
“浑沌之死”是一种象征。浑沌的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死亡,而是指一种自然本性的丧失。有七窍之后的“浑沌”当然不再是混而为一的“浑沌”,“浑沌”已成为另一种存在,为“非浑沌”,这就是它的死亡。浑沌就是浑沌,孑然独立、为漠气之合、混而为一、一以是终,这些才是它的自然本性。
艾伦录完这期节目,也觉得很有趣,就主动要求给妈妈读。妈妈放下手里加班的电脑,靠在沙发里、面带笑容地听艾伦一板一眼地拿着《庄子》书朗读《浑沌之死》的故事。
艾伦读完问妈妈,“你知道这个故事里有几个character(人物角色)吗?”
妈妈回答说:“这也太难了,我都没听懂!”
艾伦就给妈妈把第一句翻译了一遍。
艾伦又问妈妈:“你知道浑沌是怎么死的吗?”
妈妈答道:“是累死的。”
艾伦闻听此言笑得前仰后合。我也忍不住笑了。妈妈有点挂不住了,问我们笑什么?我说我不是故意的。
艾伦忙解释:“混沌不是凿别人,是被凿。你想想一个人如果身上被凿七个空,还活得成吗?”
妈妈放下手里的书说:“把书拿回去吧,这是你们的游戏,不适合我。”
几千年前的庄子,居然把几千年后大洋彼岸学中文的艾伦和一家人逗得前仰后合,在大雪过后的一米阳光中,度过一个愉快的书香早晨,可能也是他老人家始料不及的吧?但无疑也显示了文字和思想穿越历史的尘埃,跨越文化的藩篱,千古不朽的力量。
三国时曹丕做太子时,在其专著《典论·论文》中曾写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我深以为然:年寿有时尽,文章至无穷。
参考资料:
中华经典藏书:庄子,孙通海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年1月第1版,年6月北京第2次印刷,第-页
潘静:论鲲鹏、蝴蝶和混沌的象征意义,名作欣赏·文学鉴赏,年第4期
用国学喂大的孩子,早就赢在了格局上。我体会学习中文,比掌握语言更重要的是习得文化,文化藏在阳春白雪的经典和下里巴人的市井中。
如果你喜欢艾伦的国学品读节目,欢迎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