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排雷庄子的传播思想吐槽一
《庄子的传播思想》分为三篇。上篇为多人论文,中篇收录邵培仁与尹连根对于庄子传播思想的学术争论的论文,下篇为庄子与彼得斯思想比较的几篇论文。全书所有的论文都可以在知网找到。
总体观感,若非需要做文献综述,看这本书完全是浪费时间与金钱。读的过程中多次中断,难以下咽。
先从上篇说起。上篇的骚操作是,将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改了名字,十一篇论文的题目都是“XX与XX:庄子对XX”这种格式,真是挺整齐的呢。(如果正文内容也这样就好了)
△(上篇十一章的标题)
比如第一章,书中的名字是“成心与真心:庄子对传播困境的破解”,期刊的名字是“传播困境:庄子传播思想的一种诠释”。第八章,书中的名字是“幽暗与潜隐:庄子对劝谏实践的理论探究”,期刊名字是“幽隐的劝谏:以《人间世》为中心”。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接下来逐章分析内容。
△(期刊题目)△(书中的题目)
第一章讲成心。即庄子所谓“随其成心而师之”也。文章的大意:成心阻碍了传播,而真心突破传播困境。至于如何到达真心,无非坐忘、心斋、齐物之类。这也是之后十篇文章的框架。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意思:无论之前提出的传播困境是怎样的花里胡哨,最终都依靠坐忘、心斋解决。我愿称之为老三样:正蹬,鞭腿,刺拳。
这可不是我不讲武德啊。你说说,成心跟语言的先天局限有何关系?为何要单独写一节,叫“难以克服的语言之限”。传播的阻碍包括了成心与语言的先天局限。但读过李普曼《舆论》的都知道,刻板印象以及拟态环境都是后天的呀。再不济,心理学对于刻板印象的研究也应该参考一下吧。(比如《偏见的本质》)
当然,建议本文作者在理清语言的局限与成心之间的关系之前,还是多读读《庄子》。把“在这里,庄子虽然将“得意忘言”与“得鱼忘筌”、“得蹄忘兔”相提并论。”这一句话好好改一下,别像守株待兔的人学买椟还珠的人,蹲了一天,结果得株(蹄)忘兔啊。
第二章,老三样先走起。语言阻碍传播,而忘言的方式则可以超越这种困境。那么如何忘言呢?则是通过和以天倪以及“象”作为媒介。
用轮扁斫轮的寓言、言非吹说明言的局限。尔后用得意忘言、王弼的“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来阐述解决措施。言意之辩,老套得很,没什么可说的。
第三章的老三样:以《秋水》中河伯为例,传播的障碍是时间、空间、见识都会阻碍传播。什么能破除传播的阻碍呢?答案是澡雪、疏瀹、精神四达并流。那么如何达到呢?自然是心斋、坐忘、齐物。
顺带说此文的两个错误。第一,此文作者认为道作为“最微妙精准的认识是无可言喻的”。引用的是《秋水》中的“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道的理解从根本上就有误。因为下文还有“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粗精焉”。明显不期精粗的才是道,物之精并不是道。
第二,作者认为庄子的交流观比彼得斯毫不逊色,最具有双向平等沟通意识。这样看来,作者不仅不懂庄子,还不懂彼得斯。读过《对空言说》的人都知道,彼得斯更赞同撒播的交流观,而非对话的交流观。
作者错误地理解了平等的观念。对话是平等的(传受双方的平等),撒播同样也是平等的(庞大的受众间的平等)。作者错误地以为,彼得斯的撒播平等等于庄子的对话平等。(先不论以“双向平等”来形容庄子对不对。)
第四章引入主体的概念,认为传播的障碍是主客体之间的纠缠。只有主体性的消解能克服传播的沟壑。而主体性的消解则是通过心斋、坐忘、吾丧我的方式。
但我不明白的是,文中既然说主体在世界中存在疏离感:“正是这种疏离感,使得能庄子(注:原文如此)超脱于主体之外,从另外一个更加宏阔的视野来看待人、他人,而不纠缠于主体的界域。”那么,为何要说“通过忘、无、捐、取等功夫……欲望也就无由产生,也就不会出现主体于世界的疏离”?
莫非本文作者追求的是比庄子还要高的境界?连庄子所有的疏离感都能忘掉?(先不论庄子的疏离感这个判断是否对。)
第五六章都是讲梦与内向传播。读到这里,读者肯定知道我接下来要写什么了。作者引用米德的主我客我的理论,认为主我存在七情六欲,阻碍了传播。而客我为“道我”,主我凭借道我实现超越。只有齐物、大圣梦等方式才能获得道我。
但我还有一点不明白。在引用米德的一段话中,以“相比于米德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主我、客我的自我观,道家的自我观”开头,整段应该是在论述道家的自我观吧。那么为啥会说“主我是能够主动以客我为参照来规范自我。离开了主我,客我(注:即道我)就没有意义”?按我的理解,道我就是道。道为啥会没有意义?或许作者该解释一下道我与道的关系。
如果这句话说的是米德的自我观,为啥下文又说“米德认为客我是建构性的,是自我不断建构出来的”?主我建构客我,然后以客我为参照修正主我?是谁生(产生)了我,而我又生了谁。答案是,是我生了我!(我记得米德的客我是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呀,应该不能是主我建构的吧?)
让我喷饭的是,在研究价值这一方面,作者居然全文引用他人的文章。看来作者是通过万世一遇的大圣梦体悟了道,%理解了他人,觉得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解释了吧。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按这样的进度,应该还有3篇吐槽。
历
论如何找电子书2.0
史
论读秀的使用及白嫖方法
文
读书札记
李普曼的悲观与深层次的理性
章
书籍推介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ocr版
▼Tobeabooker▼
把时间交给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