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滴水文化庄子的境界是怎样的一种ldqu

发布时间:2021/4/8 19:38:29   点击数:

滴水文化:庄子的境界是怎样的一种“逍遥”

——公考视域下的庄子思想解读

滴水坊

今日,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出成绩,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笔试结束,周老师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为你做了,恰逢今日“滴水文化”该解读庄子的思想。那就简单给大家奉上老先生的“逍遥秘诀”,愿大家能体用一二,逍遥自在。

一、“万物一齐”的齐物论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齐物论》)万事万物的彼此区分是相对的,极不确定的,推而言之,一切事物的功能、属性都是相对的情况下才能确定的。为了便于理解,庄子做了几个比喻:一根木头,用来建造房屋,被称作“栋梁”;用来堵塞小洞,无异于废材。猫头鹰双目可以“察秋豪”,但也仅限于晚上,若在白天则不见山丘。

其实,庄子的齐物论并非是要否定物质的属性,个人之见与佛教的“色即是空”殊途同归。比如,你是谁?对父母来说,你是儿女;对男女朋友来说,你是爱人;对祖国来说,你是公民;对考官来说,你是考生……你到底是谁?任何事物,因为认知的角度不同,我们给予的定义也自然不同。其实,不管如何认识,该事物的本质都是固定的,庄子把它的本质定义为“道”,佛教把它的本质定义为“空”。

那么这种“万物一齐”、终归于“道”的认识论有何意义呢?个人理解如下:一、要有求索心。读到这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以前很多认知都是狭隘的,固定的,脑子是僵化的。比如,毕业难道只有考研究生一条路吗?公考、自主创业等都可以,条条大路通梦想。再如,热恋的时候你难道只是“恋人”一个角色吗?有些人失恋了就自杀了,完全是忽略了自己作为女儿(儿子)、朋友、学生、闺蜜等身份。别忘了,除了他(她),你对很多人都很重要。所以,务必要踏实,勤学方能出真知,不懂装懂只会贻笑大方。二、要有谦卑心。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你也不可能穷尽世界上所有的知识、获得人世间无上的成功。比如,这两天很热的徐晓冬,自以为学了几天的自由搏击,打败了太极拳某位名师,就开始目中无人,对中国功夫冷嘲热讽;比如,某专家自认为学术精湛,就开始颐气指使、趾高气扬。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努力永无止境。因此,习李才一直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需要接续的努力,非一朝一夕之功。个人亦是如此。三、要有自信心。很多人,一经历挫折和磨难就开始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其实,你要明白,成功都是相对的,你可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许是很多人梦想的(比如非洲)。再比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换挡期,6.5-7.0%的增长速度引来“中国经济衰退论”。其实,国家经济更加低迷、我们现在的增长比以往的10%更有价值、更有品质、更有效率。所以说,不忘初心、不舍昼夜,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逍遥游”

“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庄子·天下》)“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庄子·应帝王》)庄子是个大彻大悟的圣者。既然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功名利养、是非曲直、善恶判断当然也只是世人自找烦恼罢了。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把自己局限在与他人、与他物的对待关系中,“己”的观念强烈,自然无法摆脱有限性而求得“逍遥游”。所以他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就是所谓的不执著个我,不留恋功业,彻底舍弃名位。

怎么才能达到“逍遥”境界呢?“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在世俗,却不将世俗的是非、善恶区分当真,这就是出世间,这就是大逍遥。再往后,庄子斥世间为荒诞,开出顺应一切,“游戏人生”的处事态度。“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庄子·人间世》)

庄子的逍遥之境,源于对世事的洞察,源于深邃的哲思,源于无己的境界,所以,庄子是逍遥的。但是,鄙人认为这里的逍遥不是厌世、不是脱离世间,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一种智慧。也就是哲人所谓的,“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比如,今天要出省事业单位的成绩了,若进面了,我自欣然而往;若不理想,我自坦然面对。世俗之事,高低成败都是相对的,享受的是过程,是一番阅历,至于结果,“随缘”吧。

周长帅

年5月5日

滴水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00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