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从逍遥游分析庄子部分思想

发布时间:2021/3/23 11:36:36   点击数:

从《逍遥游》分析庄子部分思想

游铭川

《逍遥游》通过对理想动物鲲鹏与凡物的行为对比和意志描写,与大量例证结合,阐述了一个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

个人认为,这一句话值得讨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穹宇是深蓝色的,这到底是不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说是因为它的边界距离我们过远而无法探求呢?其中,我们的眼是主体,作为客体的天空在这里是作为其表象出现的,它出现的原因是我们的主观意志。这种思考方式与叔本华的基础观念大致相同。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我们看到天空是蓝色的只是因为我们主观意志求然,并非它的真实本质。

但是,庄子的思想与充足理由律相悖,他认为宇宙是不可知的,这一点与物自体不可知论略有相似之处,即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庄子认为,既然世界只是作为表象存在的,不如放弃之,求之于“无”。“无”不是一种本体,而是一种没有任何方向的境界。庄子推崇这种混沌境界。惠施曾经说过:“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便是类似于“大一”和“小一”的理想境界。

庄子在想《逍遥游》中描述了三种逍遥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个人认为上述三者是按照逍遥的程度由高到低来排序的。圣人不讲求名,即圣人治世以道而不以政。道无为而无不为,名可名而名无益。神人做事情不讲求功利,这一点与墨家学派大相径庭。墨家思想紧绕民生而发展,讲求利己主义。(在此纠正,利己主义之集大成有可能是伊壁鸠鲁之流,但其起源绝非上者,而应该是墨翟流派)如果需要做一件事情,则做这件事情必须存在理由,且该理由一定是利于本体的。比如说,我需要进食,其原因在于我现在感受到了饥饿感。而庄子不同,虚无主义一直是庄子的主流思想。他认为做一件事情不需要存在理由,即上文中的与充足理由律相悖。至人之所以为至,主要原因即“无己”。个人认为,无己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纯然快乐之人之所以快乐,绝大部分原因是他超越了具象事物之界限,还超越了我与世界,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界限。即在这种境况下,主体和客体是合一的。也就是说,他飞越了本体的形与神,游荡于宇宙之间,逍遥自乐,不拘于时间、空间,与无所不在的“道”合而为一。这就是“坐忘”的雏形。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另外,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即:生与死是同时进行而互补的。婴儿出生,代表着他在相反世界里作为老者去世;老者去世,代表着他在相反世界里作为婴儿的出生。因此,物与物之间是相互转化而对立平等的关系,不存在高低远近之分。即与名家的“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是高度相似的。“庄周梦蝶”一故即为齐物思想之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和客体是紊乱的,即主客体的混合。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种思想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即过度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彻底否定了其绝对性,与惠施“合同异”同为相对主义的典型。相反,公孙龙“离坚白”便是绝对主义的典型。

一言以蔽之,庄子的思想浪漫恣肆,跅弢不羁,也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他的作品文学与哲学并重,是学习诸子百家之道家学派的优良途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理性地分析思想,对各种思想抱定研究的态度,以史为鉴,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戊戌年戊午月戊寅日作

游铭川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98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