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成语篇10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4)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5)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6)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笑话篇)(7)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成语篇)(8)
文言文启蒙第一季(成语篇)(9)
朝三暮四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kuì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xùn于己也。先诳kuáng之曰:“与若芧(xù),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合称为“老庄。”庄子在唐朝时期被封为“南华真人”,他的著作《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狙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猴子。爱:喜爱。解:了解,理解,懂得。意:心意。亦:也。得:懂得。损:减,减少。口:口粮。充:满足。欲:欲望,要求。俄而:一会儿,不久。匮:缺乏。恐:恐怕。驯:使之顺从。诳:欺骗。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与:给。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芧: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朝:早上。“朝辞白帝彩云间”。暮:晚上。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养的猴成为了一大群,他能了解猴们的心意,猴们也懂得老人的心意。老人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们的欲望。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们的食物,害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们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足够了吗?”众多猴子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趴在地上很高兴。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列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是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代表作品《列子》,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余音绕梁、高山流水、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故事都出自此书。子:对人的尊称。亡:丢失。党:亲族,亲朋好友。竖:童仆。另外,古文中有“竖子”一词,意思是小子。它是对人的蔑称,比如“竖子不足与谋”。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反:同“返”,返回。奚:疑问词,什么,为什么。之:到,往。所以:……的原因。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入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或:做什么事都不能慌张,要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亲朋好友(去找),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哎!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等到回来了之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失了。”杨子问:“为什么丢失了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往哪里去追,所以回来了。(这就是回来的原因。)”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