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说的ldquo真人rdquo
文/曾建华《庄子·德充符》里记载了一个“真人”故事。这个“真人”跛脚驼背,但跟他相处的人会整天不愿离去,女生更是哭着、喊着要嫁给他。鲁哀公跟他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决定将宰相这一重任交付给他,最后甚至以国相付。可是,没过多久,这个“真人”便辞职而去。这让哀公惆怅了许久,恍如国中之人再无可与“为乐”一般。于是,哀公只好向国内最有智慧的人——“孔子”(《庄子》常借孔子之口来讲述道理)倾吐苦衷。“孔子”闻言感叹:只有活着的母猪,才能给予小猪哺育之爱;只有获胜归来的战士,才能接受国家授予的荣誉;只有双腿健在的人们,才会珍惜自己的鞋子。为了成为天子的妃嫔,女子可以做到不剪指甲、不穿耳洞;想要娶妻生子的男子,宁愿在外服役而放弃入宫为侍的机会。这类事情,无须高尚充沛的内在德行便可轻易做到。而要像“真人”那样,不需要任何行动和表现,就能使人绝对信任和亲近,甚至连国家大权也愿意交付的人,必然是“才全而德不形者也”。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才全而德不形”?“孔子”指出,人的一生难免要面对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能与不肖、诋毁与赞誉以及饥渴、寒暑等变化无常的事实。这些事实皆有促使其运行的生命法则。然而,白天、黑夜在眼前不断轮转,我们却无法以有限的知识去把握它的本源。换言之,究竟是先有白天还是先有黑夜?我们无从得知。就此而言,懂得生命的无常与有常,便不会让以上种种变化破坏我们内心的平和,更不会使其搅扰心灵的皈依。如果我们能使内心平和安逸而不失通达喜悦,即使日月流逝也始终以春天般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便可接洽万物而生发出适时而变的心灵。如此便是“才全”。
那么,“德不形”又是指什么呢?“孔子”说:当水流静止并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水面便呈现出“均平”。同理,当人的内心具有充实的德行时,其外在行为便有自己的“水平”,不会轻易动荡。正是这种内在的德行,使得世间万物成就自我,并使自我达到和顺。所以,当一个人的德行充盈于心时,外在的人与物便都没法离开他了。原来,令自我真正感到欢喜愉悦、使别人感到自在舒适的东西,并不是外在的金钱、权力或者名望,而是发自内心的充实与满足。《庄子》强调,只有内在的才智品德达到饱和状态,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庄子把这样的人称为“真人”,即绝对的、本质的、纯精神性的人。这样的“真人”,睡眠时不入梦境,醒来时毫无忧思;不必山珍海味,却吃得满足而舒适;不因为活着而喜悦,也不会因为必然的死亡而感到烦恶;轻松自如地来去人间,尽量不惊扰任何人,又呼吸绵长、精神饱满;即便在世间劳碌,也不会觉得丝毫的辛苦。生活对于他们,就像四时的自然流转。而在孟子那里,善良的人能令人喜欢,诚信的人能令人欣赏。当这种善良、诚信的品格充实于内心时,他就会变得美好;当这种美好不仅充实于心而且光照他人的时候,便是伟大;当这种伟大化归平淡之时,这个人便成了圣人;当成为圣人而使人无从察觉的时候,他就是“神人”。这种“神人”便是庄子所推许的“真人”吧。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
(刊于年11月26日解放日报思想周刊)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我的心,离复旦食堂很近
读史老张
我去了霍季姆涅日村
简平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在一首宋词的雨中,听尽人生
宋执群
反对李安的帧理念l毛尖
谁是《红楼梦》里的点评高手l闫晗
我的大学
郑宪
叶辛:岁月不是空白的
刘希涛
眼缘是什么
陈鲁民
攀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l程果儿
海上明月共潮生——上海美术创作生态管窥
徐明松
明明只想做个公子哥儿,却偏偏活成绝世才子
《少年的你》:落泪者,皆少年
墨愚玩
陈登科的缺憾
刘湘如
李辉怀念从维熙:我与老从
吃喜酒去了!从弄堂到大饭店——半世纪婚宴的升级之路
胡伟祖
这是“朝花时文”第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hw
jf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