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逍遥无穷,不读懂庄子,不足以谈人生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像是在深夜里守护着心灵的月亮,他的形象犹如一棵树,独自矗立在旷野之中,沐浴着月光的洗礼。他的姿态是那么的生动,好像在告诉我们:生活就像这棵树,需要经历风雨、承受孤独,才能茁壮成长。他的坚守与孤独,就像那棵树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在文学的殿堂里,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用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风,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充满哲理的画面。在审美方面,他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细腻的感受力,让我们领略到生活的美好与丰富。
当我们在面临精神困境时,仿佛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或许能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他让我们走向自己,深入内心的世界,寻找自我;也让我们走向远方,拓宽视野,探索未知的世界。庄子的思想与哲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的孤独与坚守,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在欣赏这道风景的同时,我们也在汲取着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庄子,这位智者,大约诞生于公元前年,逝于公元前年,他是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的荣耀,曾担任过漆园小吏。
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作为道家学派的标志性人物,他将老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成为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历史长河中,人们尊崇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传说中的庄子,曾在南华山隐居,因此,在唐玄宗天宝初年,皇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来的学者们共同著述了《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这部经典之作,如同熠熠生辉的繁星,照亮了古代中国哲学的夜空。
庄子的思想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人们对宇宙、对生命、对存在的思考之门。他的哲学思想如同一汪深邃的湖水,倒映着天地万物的影子,让人们领略到生活的真谛。他的智慧如同一座高山,让人们可以站在上面,看到更远的世界。庄子,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用他独特的思想和语言,让人们领略到了哲学的魅力。他的哲学观念放眼于广大的自然界,而非仅仅局限于人文界。
他的思想与其他哲学家的思想都散发着普世的情怀,比如老子的贵柔及其宽容心态、孔子的恕道以及其家庭伦理、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庄子的艺术人生和齐物精神。
诚如美学大师李泽厚所言,“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至于庄子的文字,字字珠玑,又如晚清文学家刘熙载说《庄子》之旨:“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常常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相比之下,他的好友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用性。如果庄子真是靠“织草鞋”来维持生计,那和荷兰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磨镜过活,实有其共同的意义:他们都把物质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而致于提升精神生活。庄子的思想中,“内圣”主要表现为开放心灵和审美心境;而“外王”方面,则在倡导齐物精神和多边思考。
庄子对于死亡的看法也具有深刻的意义。虽然人们常常谈论死亡,感到恐惧,但这只是对于“别人的死”的感觉,自己却从未经历过。死是个人的事,不能由任何人来取代,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它,亦没有其他人可以救助你。
如同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这时候你便陷入完全孤立无援的境界。你若有能力来掌握你的生,你也就有权利来埋葬你的死。
“道”是中国文化的特产,一如“上帝”为西洋文化的特产,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它是天地万物的“总原理”,并且无所不在、超越了时空、又超越了认识。老庄从精神上来说明民主,重要的是让出一个空间。
孔子贵“仁”、老子贵“柔”、庄子贵“游”(游心)。从魏晋的山水诗到宋元的山水画,可以说,庄子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艺术的审美观,并且也无形中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品格。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顺其自然,不妄为,不强行。他小心翼翼,不露锋芒,收敛行为,保持警觉。这正是处世之道的真谛,只有顺乎事物的自然组织去做,才能迎刃而解。正如解牛一样,人生也需要小心谨慎,收敛锋芒,保持警觉,才能更好地自处。
陈鼓应,这位庄子研究的赫赫有名的学者,将他的研读心得凝结成了一本名为《庄子浅说》的小书。这本书的结构如同春水般流淌,分为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和终结篇。他早年在台湾求学和生活,晚年回到大陆,受聘于北京大学。他的《庄子今注今译》是研究庄子的案头经典,也是语文老师的备课资料。
在生活篇中,他借助《庄子》一书中的“夫子自述”和庄子的学生们的散记,尝试解开那些虽然可靠但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这部分如同薄雾笼罩的清晨,陈鼓应先生用他的笔触揭开了庄子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他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死篇中,他借“蝴蝶梦”这一古老的哲学故事,深入探讨了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这部分的文字仿佛是一幅泼墨山水画,清晰地描绘出了庄子的生死观,使我们沉浸在他的思想之中。终结篇中,他比较研究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在这个部分,陈鼓应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比较,让我们对两种哲学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思想篇则是他分别讨论了庄子哲学中的各种涉世之道。在这个部分,他以鲲鹏和小麻雀比喻庄子的思想,让我们领略到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广博。这个部分如同繁星点点的夜空,每一颗星星都照亮了庄子思想的一角。对待与同一的思想,更是体现了庄子的智慧和境界。这部分的文字如同明镜,映照出了庄子思想的智慧和深度。陈鼓应先生的笔触如同春风,将庄子的思想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