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孔子的仁和妇人之仁的仁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3/4/6 14:43:19   点击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对推动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相传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

在孔子生活着的时代,奴隶制正在瓦解,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们为挽回统治发表了很多观点和主张,比如老子和庄子就提出了“无为”和让社会退回到社会曾经的那个“小国寡民”的时代;小生产者其实也就是从奴隶主贵族中分化出来的奴隶主贵族后裔中只继承了一部分家产但却不能继承爵位的那些子弟们的代表墨子提出要让他们这些人享有和有爵位的贵族们一样的权力,一样的平等的口号,并且提出了反对战争,反对浪费,兼爱非攻的主张;而作为贵族后裔的孔子提出了“仁”这个核心的思想观念,主张以“仁者爱人”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的统治。所以孔子的“仁”是一种政道之仁,而不是妇人之仁。

那么妇人之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仁呢?我认为是一种真正的仁爱之仁,比如有的妇人就很仁慈,在战乱的年代在明知她所遇见的伤员就是个敌对分子,可她还是会去救治对方,甚至是会因为心中的怜悯而承受着一些压力把这个危险的人给隐藏起来;也有一些人会因为同情对方而因为一些世俗的观念而放弃自己的目的,比如楚汉争霸时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就是妇人之仁!

孔子的“仁”是一种政道之仁,目的是以“仁爱”思想感化约束众人,使得全社会上下都能活在一种“仁爱”的秩序中,从而既能实现上下的尊卑有序,也能实现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尊重和爱护,从而实现缓和社会矛盾,让社会维持现有统治的目的。孔子的这种仁是一种秩序而不是一种慈悲,因为如果不接受这种秩序,不管是上位者还是下位者都会被排斥被清除,而妇人之仁纯粹就是人性之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50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