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此文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极,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徒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写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
庄子善于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此文中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儿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椿,八千岁为秋的大椿长寿。固然令人咂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物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庄子以春芝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锁等待。人生的自由不言而喻,重负之下,立言、立功、利德、利明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而是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几,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生的绝望,追求逍遥却又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
逍遥不是任性,不是随意,是随顺事物的自然规律凭借其事而自然运行。讲的是物适其性,没有什么谁更好谁更差的区分,所以大鹏的自在是逍遥,麻雀的自在也是逍遥。此逍遥蕴含道义。那为什么说列子的御风不能算得道呢?因为他的行为不能任用自如。仍然需要有所依赖和凭借,强求的执着是违反道德规律或者不充分满足到的内涵行为,天道自然无为人的形式也应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为,所以说凡有所持皆不自由。随心所欲,任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