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老子庄子与大隐隐于世如何还原老子道
如何还原老子《道德经》的智慧原义(3)
3、老子的平常现道之智
由于老子本人的文化修养非常深厚,所以在道德五千言中表达每个字的涵义是既深刻,又精炼的。为什么老子能有这样的非凡能力?就在于他见证到了人的根本智慧,见证到了合道顺德的圆满觉行的智慧境界。
如何理解这种合道顺德的圆满觉行的智慧?孔子的评价真可谓是一言中的,他说老子的智慧境界就像乘风而上天的龙。由此可知,老子的修养与才能皆源于智慧性的品德,其智慧性的品德源于清净无为的心行,而清净无为的心行则根源于践行“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功夫内容和过程。因此,老子才创作出了符合恒存不易之性的智慧真理的篇章。
在诸子百家中,与老子的智慧思想相通的还有庄子。庄子用自身实践证明了老子所著述的道德五千言是真实不虚的。庄子所著的《南华经》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南华经》中,他把自己见证自然道德观的素朴思想和实践经验,以及在生活中呈现的智慧境界,通过讲故事、说寓言、加评论等方式表达了出来。
《道德经》这部智慧经典,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也是全人类的瑰宝。有哲人曾这样说:信仰者们想象中的佛陀是圆满的觉悟智慧者,但是从古至今却无人能够达到;信仰者们想象中的奎师那是完美的,但是他却好像飘浮于虚空之中;信仰者们想象中的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世界上却没有人能企及;只有中国的老子,千百年来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中间,老子是既能够呈现兼容一切存在、遍透寰宇的合道顺德者,又是能够脚踏实地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真实而平凡地活着的伟大圣人。
平时我们说“大隐隐于世”。怎么样才能隐于世呢?很多人理解说:有智慧的人,隐姓埋名地于社会中生活,从不体现自己的智慧境界和能力。但是,那真的叫大隐隐于世吗?如果说有智慧的人从不体现自己的智慧境界和能力,那么践行见证合道顺德之智慧的意义又何在?因此,像这样的人,其实根本就没有践证到合道顺德的智慧。如果隐姓埋名就叫大隐隐于世,那任何人都可以被这样称呼。
对于大隐隐于世,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真正践证到合道顺德之智慧境界的人,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分别应化智来应对一切人、事、物,都能够于行住坐卧的过程中常保中和之气、中和之性,都能够于点滴细行的应对中契合于天地自然、社会关系和生命运化法则的同一性,在处事应物的过程中都会以平等性智来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于平时的生活中做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从而呈现出符合道体德用之属性特征的思想言行。虽然看上去好像与平常人一样,但是其所展现出来的身心行为活动,却没有任何的执著、分别和妄想;虽然也和光同尘地分别应对不同的人、事、物,但却不会执著自己的分别,而能够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合道顺德的清净无为的智慧境界。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被褐怀玉”。
所以,智者圣人于平时的生活中不炫耀、不执持于自己的思想言行。遇事时,不执著自己的观念、观点和概念;有问题,虽会分别,但不会执著自我的主观分别,不会因分别而产生妄想,而是顺随事物的属性特征及人、事、物之整体运化的自然发展态势灵活地应对。
所谓大隐隐于世的智慧境界,应该呈现的是如行云流水一般无滞无碍的思想言行,也就是说,于平常而又具体的生活应对中,自觉地、自然地、忘我地契合于所应对的一切人、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达成整体运化的动态平衡关系。只有以这个行为准则来衡量自己的思想言行,才能呈现合道顺德的智慧境界与能力。
只有保证了自己于行住坐卧之间、于点滴细行之中与道的属性特征相合,才有可能展现出符合自然、社会和人之同一性与统一体关系的智慧,而智者圣人正是这样的一种平常之人。虽然智者圣人在生活中会与平常人一样,应对同样的生活内容,体现出相似的生活经历,但是其在待人接物时却能够做到清净无争、质朴无华。对于这样的境界,就叫做大隐隐于世。
有哲人说,老子活得最真实。而我们说,不仅只有老子活得真实,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也同样活得真实,包括奎师那所呈现的智慧境界也一样是真实不虚的!只是由于民风民俗与地域生活环境不一样,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文化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世界的东方,两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的人们对老子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既把他的智慧境界比喻为天上的龙,又把他应对各种人、事、物时遵循的生命法则及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归纳总结视为弥足珍贵的宝典。所以古今中外的智者圣人,都把老子的智慧整体观与辩证法看做是既理想又现实的教育文化体系。
由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极少数的智者能够认识到《道德经》的本质要义,所以能够真正把其中的智慧性内涵贯穿于自身平时生活中的人是非常稀少的。只要能够真正把《道德经》文化运用到完善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过程中,就一定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智慧效应。在中国文化里,黄老智慧哲学思想体系就是传说中“大乘气象”①的那个文化底蕴,而这恰好是华夏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发展的魂!
(待续)
本文摘自刘战魁先生著《道德经全解》第一卷《第一讲》(LiuZhankui,DaoDeJing:ACompleteCommentary,Book1,ISBN:-),AwakeningLightPress,年9月版。有著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东方智慧文化丛书刘战魁刘战魁:民间学者。多年来,潜心研究东方古典哲学、古智慧经典、东方传统智慧文化,致力于将自身多年积累的珍贵经验,用以智慧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传承东方智慧文化之精髓。
刘战魁先生对古智慧经典《道德经》、《薄伽梵歌》、《金刚经》进行了还原性的释义,在修养身心的实践活动中再现了开发觉悟智慧之“当头棒喝”的规律,并破译了河图洛书、天干地支、伏羲八卦等千古不解之谜。
刘战魁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智慧,共著述了近千万字的东方智慧文化著作,其中包括《智慧书》六卷——《生命的真义》,《心灵的净化》,《生活的智慧》,《棒喝与禅》,《健身之路》,《养生精义》;《金刚经全解》两卷;《薄伽梵歌全解》四卷;《道德经全解》八卷;《身心健康的奥秘》;《薄伽梵歌精析》;《道德经心解》;《薄伽梵歌评鉴》;《圆觉说金刚经》等等。
微店白泽书屋欲购刘战魁先生著写《东方智慧文化丛书》,请登录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