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ldquo人生的意义啊,我为什么永远

发布时间:2021/5/10 15:46:25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最近,无数人跟我说,你一定要看《心灵奇旅》(Soul)这部动画片,太有存在主义意味了。根据他们的推荐,我上网浏览了一下,发现它得到的评价相当高,而且编剧就是另外两部动画片《飞屋环游记》(Up)和《头脑特工队》(InsideOut)的主创,这两部动画片在处理心理/存在主义问题上也做得非常好。

既然有如此强的背景,我就抱着很高的期望观看,的确没有失望。这部电影确实非常关乎存在主义,以及人本主义,所以我想通过这一系列的四篇文章,从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两个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MarkYang。

作者丨MarkYang,PsyD.

翻译

IIEHP

01

无法被量化的火花

在《心灵奇旅》这部电影中,最迫切的问题是,去往人间最重要的一张通行证——火花到底是什么?

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乔认为找到火花就是去找到人生的目的、意义。但后来回到前度之境时,辅导员(泰瑞们)告知乔,火花不是灵魂的目的,不是生命的意义。这太简单、太基本了。但如果不是目的和生命的意义,那它是什么?

火花,不单纯是灵魂的目的或生命意义这样基本的东西,对此我的理解是,火花不是像爵士乐那样的具体和限定的东西。它有更多的本体论意义,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更多的是动词,流动,过程,而不是一个名词。它不是关于爵士乐,它是关于“玩爵士乐”。它不是一个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而是一个要度过的旅程。

这也是水和海洋的区别(多萝西娅给乔的谜语)。人们经常谈论意义,但往往像电影中的乔一样,意义被归结为具体的东西。起初,乔认为,火花是可以传承的,就像一种技能。他竭力想把自己对爵士乐的热情传给22号,但没成功。

乔还将火花定位为身体里的具体事物。这就是为什么他对22号说:”是我的火花充满了才改变了那个徽章。她只是因为活在我的身体里,才会有这样的结果。”这就是物化的危险,把本体论范畴的东西客观化、具体化、量化,而这些东西是无法被客观化、具体化、量化的。

比如,你怎么能衡量一首鲁米(Rumi)的诗,怎么能计算一幅梵高的画作的美?或者用尺子去丈量一颗正在深入的心,或者用卡尺去度量一个灵魂的开启(我的导师写的诗句,英文原文是putrulertoadeepeningheartorcalipertotheopeningofasoul)。

我们从《小王子》里面学到:“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看得准的东西是用心去看的”。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办公室墙上挂的一条横幅:“不是所有能衡量的东西都重要,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衡量”。抑郁症远不止是神经递质的错乱或它可观察到的症状。缺失的火花也不能被看作是最后一片碎片。

再次强调,火花是关于“玩爵士乐”,而不仅仅是爵士乐。

02

谈论意义是过度思考吗

另一方面,人们也常常以一种非常抽象的方式来谈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智识活动的方式来谈论,或者说是辩论生命的意义,这本身是无意义的。我不记得听过多少次这样的话:谈论生命的意义本身就没有意义。何必要这样呢?潜台词可能是“你想得太多了”,也可能是“你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所以你把时间浪费在思考这些无用的事情上”。

这可以追溯到哲学中的基本问题,求知还是不求知。如果一颗彗星将在三天内湮灭地球,你还想求知吗?反正你会死,这还重要吗?也许你甚至在想,这些讨论都是过度哲学思考、智识废料。

但是,当我们看到乔在通向超度之境的传送带上惊呼“这不可能发生!我今天不能死,不是在我的生活刚刚开始时就死!”,这时,求知问题的重要性(在电影和生活中)是如此紧迫。

很明显,他想要更多时间来活,他想早点被点醒,从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正因如此,我特别主张,开始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借用苏格拉底的格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同时,人们得出这样的观点——谈论生命的意义是没有意义的——是可以理解的。我也觉得抽象的、智识性的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其价值有限。在“关于你的研讨会”(电影中的YouSeminars)中,并不能找到意义和目的。22号已经参加了几千年的“关于你的研讨会”,但“从来没有像她在地球上时那样”感觉到离生命这么近,真的是在“体”会经验。

她也知道,她意外获得的在地球上的一次生活是她“唯一找到自己火花的机会”。22号知道,意义要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中找到。她知道存在是不能推迟的,所以当该把乔的身体还给他的时候,她就跑了。她以前拼命回避的东西,现在却拼命地抓住了。

03

“活过的”意义

她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她在头脑上听了乔或其他人说的生命的意义,而是因为她自己体验了生命。因此,当存在主义者谈论意义时,我们常常采用“活过的意义”这个术语。意义是要活出来的。

我们之所以采用“活过的”意义这个术语,有几个原因。首先,意义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而并非高峰体验。这让我想起了“砍柴挑水日日道(Taoistobefoundinchoppingwoodandcarryingwater)”这句话。在电影中被替换成了:披萨皮、广告单、地铁票、百吉饼、棒棒糖、木勺和一片简单的树叶,这些普通的物品因为活过的体验而被赋予了意义。

22号醒悟了自己的“生命目的”,但不是通过“关于你的研讨会”,而是通过和一位同伴同在的活过的体验,甚至这位同伴一开始并不是最理想的。电影中甘地、林肯、特蕾莎修女、哥白尼、穆罕默德?阿里、玛丽?安托瓦内特、荣格等一系列殿堂级大师,他们都没能让22号相信生命是值得活下去的。为了表现当22号导师的难度,他们被设定成一系列无效的老师。说真的,我怀疑特蕾莎修女会不会用讲课的方式告诉22号她应该如何生活。

维克多?弗兰克尔教导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个人化的、具体的和短暂的。它必须由每个人通过活出自己的生命这一过程来塑造。治疗师不能告诉来访者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做的是坚守这样的信念,即生命是有意义的,并且是永存的:在任何条件下,生命都是有意义的。

04

意义必须由自己发现

我们坚守这个信念,是希望来访者最终能自己发现他们个人的意义。这也就是在乔和22号身上发生的事情。在整部电影中,乔一直在告诉22号,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什么。他试图教22号找到她的火花,最终没有成功。与之相反,后来他开始把自己的生活当做例子,呈现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追求。当辅导员(泰瑞们)问乔是如何帮助22号找到她的火花时,他说,他让她“穿着他(乔)的鞋子走了一英里”。

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因为虽然我们不能告诉来访者他们的意义是什么,但我们能提供的是我们的陪伴,以及我们自己生活的例子。最终要看我们的来访者自己怎样亲自体验,积累生活经验,构成自己的个人意义。

循同样思路,欧文?亚隆也教导我们,与来访者抽象地辩论生命的意义是徒劳的。相反,我们治疗的目标必须是参与。在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中,这就是关于自我距离(self-distancing)和去反省化(de-reflection)。我们的目标是远离自我审视和智识性的解释,而是与我们的来访者深度接触,以帮助他们用时间探索自己的生命。

参与的形式是相遇,从咨询室中开始。相遇不是来自分析,而是指在治疗关系中的深度参与、介入。我们在乔和22号的案例中看到了相遇的发生。当22号发现乔并不是一个为了修复她的导师,而是拼命想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时,他们的信任开始建立了。通过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展示自己的生活,他向22号透露了自己的胜利和失望,他不是世界知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博根森(Borgensson)博士。相反,他只是他自己,乔?加德纳,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一个普通的灵魂。

可以说,22号的转变始于他们在万事堂(HallofEverything)之旅结束后,她没有摆脱乔这个导师,反而出于好奇心来选择和他继续探索。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22号主动对一个人产生兴趣,而不是折磨他们。我们从后来的电影中了解到,这是一种深度共情,22号自己的内心中也充满了脆弱和被拒绝的感受。

通过去反省化和自我距离,22号开始对另一个灵魂产生兴趣。她开始好奇,为什么乔那么努力地回到他那“悲哀而可怜的生活”里。我们看到,即使22号是一个巨烦人的家伙,她也是有好奇心和同情心的。乔通过他自己的脆弱和平凡,开始与22号建立连接。

乔通过对22号展露自己的人性而将她的人性引导出来。他不是讲台上的智者,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人都尝试过,但他是身边的引导者。以“无为”的方式,不经意间,乔成了22号的榜样。乔通过自己渴望回归世间,让自己无意义的人生有所收获的方式来开始帮助22号。这样,作为灵魂的侍者,乔不是大师,而是同路人。

05

“活着的”意义

那么回到我们关于活过的意义的讨论。顾名思义,“活过的意义”(livedmeaning)就是指意义是活出来的。但也许还有一种更合适的表达——“活着的”意义(“living”meaning)。

意义存在于瞬息中,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最后的目的地。再一次,这不是关于爵士乐,而是“玩爵士乐”。

《活出生命的意义》书封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回忆了他从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经历。他一次又一次从中学到,意义在瞬息中,可以每一小时都可改变,甚至每一秒钟都可改变。因此,笼统的生命意义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体在特定时刻的具体生命意义。

那些(电影中)渐进体悟的时刻比如:第一次体验披萨饼的美味;看到女孩对放弃长号的不舍;第一次感受街头艺术家的音乐,聆听爱的颂歌;见证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最后,叶子落下的稍纵即逝的瞬间。

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永远没有盖棺定论的答案。没有一种境况会复制,每一种境况都需要独特的回应。

《活着》书封

因此,我们在电影的最后了解到,生命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活”。当一个人准备好了要“活”的时候,火花、最后一张通往地球的通行证才会出现。这让人想起余华写的具有存在主义意味的中国小说——《活着(英文翻译“ToLive”)》,它鲜明地提醒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奖赏。这也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向他的狱友们传达的信息。他敦促狱友们继续活下去,因为这是重建他们所失去的一切的唯一途径。

意义不仅是一些具体的“事(thing)”,比如爵士乐,或者当理发师。只要我们愿意活着,生活本身在任何境况下都保留着意义。电影的结尾,乔被问到了一个问题,他将如何对待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机会?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要在每一分钟里面去活。”

重要的不是“事(thing)”,而是过程,是对“事(thing)”的激情。“如何做”、“为什么做”都没那么重要。它“是(is)”这样。解放乔和22号两人的不是爵士乐,而是玩爵士乐。创意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是否能被看作是艺术家,不一定是以他的天赋来定论的。当然,如果他有“天赋”,那么他很可能被别人认可,被认为是“艺术家”。但天赋,甚至艺术作品,并不能构成或定义一位艺术家。一位艺术家是一个实践艺术的人。在这里,我甚至不愿用好的艺术家或坏的艺术家这些词语,只因为“美在观察者的眼中”。

罗洛梅的画作《TheFireyMountain》

22号不能像乔那样演奏钢琴(我也想像乔那样演奏,但也做不到)。22号的火花是走路和观天。乔的母亲会说,这些技能绝对是无法养活自己的;乔也会说,它们算不上生命目的,这些只是“最日常的旧生活(regularoldliving)”。

然而,恰恰只是投入进了最普通的生活,完全地参与在“最日常的旧生活(regularoldliving)”中,这在最终解放了乔和22号。

06

一边骑牛,一边找牛

如上所述,意义并没有藏在高峰体验或宇宙高维意识中,而是就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正如我的同事托德(ToddDubose)教导的那样,寻找意义就像一边骑牛,一边找牛。

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鄽垂手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069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