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文笔优美的ldquo冷血rdquo
一
这是一个8岁孩子写的诗歌《纸船》,主要内容以问答形式构成。
纸船对“我”说:快来救救我呀,/我被河水打湿,/我会破的。
“我”对纸船说:不用着急/不用着急,/天气就快冷了,/马上你就可以站在冰上了。
有人认为,这首诗不仅没有童心,连同情心也没有;等到河水结冰,纸船早就烂了,怎么能站在冰上呢?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了《庄子·外物》“涸辙之鲋”的故事:
庄周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很大方,说是等收了租子借他很多粮食。
庄周讲了“涸辙之鲋”的故事,说是一条鲋鱼被困在车辙的小水窝里快死了,向庄周借点水活命。庄周说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来救。鲋鱼就怒了,一桶水就可以活命,你要去放西江水来救我,等到那个时候,我早死了,你到干鱼店里来找我吧。
别人身处险境,遇到危急情况,明明用很小的力量就可以救助,反倒夸出海口,看起来是帮助,实则东拉西扯,毫无用处。
《纸船》与“涸辙之鲋”所要寻求的帮助是不一样的。
纸船在水里航行,被打湿,腐烂,最终破败沉没,这是宿命,谁也救不了的。只要是航行,就会有危险,最终走向不可预测的未来。就像人一样,从出生开始就是向着坟墓前进,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现象。
纸船的呼救,是一种倾诉,寻求的是安慰,这和别人需要切实的帮助,有人袖手旁观的冷血是不一样的。难能可贵的是,孩子听出了它的痛,理解了它的痛,及时给予安慰,这就是童心的体现。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去菜市场,看到鱼即将被宰杀,它拼命挣扎,很痛,你不大可能把它买下来放生。即使可以,你也不可能把整个市场的鱼都买了。
对生命的帮助,我们要回到具体情景中来理解,你可以去听鱼的伤痛,看见它们的挣扎,理解它们的处境,安慰它们的伤痛,同样也是善良的表达。
就《纸船》而言,要回到纸船的角色和处境上来理解,不是一听到它呼救,就必须把它从水里捞上来才算“帮助”,这样理解就没有读懂文本,文学的丰富性也在这里。
二
《那银龙终于死了》写的是,一条银龙鱼孤独地生活着,它越来越难看,家里人都盘算着它死后的事,没有人关心它。弟弟的意思是,你朋友都死了,你一个人活着可能也没什么意思了吧。妈妈希望它死掉后,好清洗鱼缸。“我”想的是,它死了就养更好看的孔雀鱼。
大家都期待着这一天,终于有一天,它死了,闭上了眼睛,像心有不甘。
这篇短文写得很冷静,对生死这样的大事,就像在讲着闲话,怪不得有人觉得文字很“冷血”,没有一点温情。
我看得很有感触,我想到了一个远方亲戚家的故事。家里的老人生病了,前前后后花了很多钱,该想的办法也想了,最后老人就那样瘫在了床上。一家人精疲力尽,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大家都觉得他该走了。
我又想到了奥地利伟大的现代派大师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大甲虫,由家里的顶梁柱成为负担,开始大家还给能容忍,给它一点吃喝,后来就失去了耐心,觉得它拖累了家人,不给它好脸色。父亲丢苹果去打它,苹果深深地嵌到了它的后背,不久就死掉了。格里高尔死掉后,全家人非常高兴,还去郊游以示庆祝,拥抱新生活的到来。
这篇小文触及了一个深刻的人文命题,我们如何对待生死,特别是如何对待侵扰了正常生活的生死,人性的黑洞疯狂吞噬,深不可测。
这样厚重而暗黑的命题被一个初中生捕捉到了,而且写得如此冷静,对鱼儿的生存状态刻画得如此精细,我还是很意外。
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忧,一个初中生把这样的片段用到考场作文中,会不会被误会成没有“爱心”,不够“暖心”,对生死如此轻描淡写?
为稳妥起见,可加上一个“反思”的结尾,大概是说这鱼死了后,大家又开始想念它了。想起与它相关的事,有一次它在鱼缸里跳舞,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它死掉后,最初的计划大家都没有去做,鱼缸就那样空着,好像等待着它的回归。——多么想,它还在那里,在那里游着,闪着银光,整个鱼缸都被照亮。
这样是不是就不那么“冷血”了呢?
特别要提到作者,是之前参加过文字素描的张泽奇同学,希望你的未来温暖如花。感谢指导老师北方的“牵手深海鱼”发给我这篇文字,冷静、精细。
祝大家一切都好!
更多精彩
1.答疑
文字素描班培养什么能力?能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吗?
2.故事公式,让你写出好故事!
3.语言不好,凭什么给你高分?试试“作文语言魔法”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