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字词详解重点句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1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一般词语:1.缘:沿着,顺着。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3.数:几。4.芳:香花。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9.才:仅。10.平旷:平坦开阔。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田间小路。14.悉、咸:全,都。15.黄发:指老人。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悦。18.乃:竟然。19.具:详细。20.问讯:打听消息。21.云:说。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23.延:邀请。24.语(yù):告诉。25.扶:沿,顺着。26.向:从前,旧的。27.及:到。28.诣:到。29.遣:派。30.欣然:高兴的样子。31.规:计划。32.果:实现。一词多义: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1.异:感到诧异。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02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重点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隔着竹丛,(就已)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玉佩玉环相互碰击而叮当作响一样(悦耳),(我)对此感到很开心。(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潭)由整块石头作潭底,靠近岸边,底石的边缘部分翻卷起来而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状貌)。(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边有)青翠的树木和藤蔓,(藤蔓)覆盖缠绕,(在枝干上)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的鱼大约一百多条,(在清澈的潭水中)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就映在底石上。(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儿)静静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没了踪影,来来往往轻快敏捷。(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或现或隐。(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坐在潭边,周围竹丛树木环抱,寂静空旷没有其他游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清静幽深的环境让人不觉生悲。重点字词:1水尤清冽尤:格外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3.潭中鱼可百许头见:出现可:大约4.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6.隶而从者隶:跟从、跟随、跟着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8.下见小潭下:在下面9.日光下澈下:往下10.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1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子13.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15.记之而去去:离开一词多译:1.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2.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3.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4.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5.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6.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03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哪一样不是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情态。(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叶船篷。(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窗子看,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人目光注视茶炉,面容平静,好像在听煮茶声的样子。(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笔一画清清楚楚。(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然而测量舟的长度,甚至还不足一寸。(8)嘻,技亦灵怪矣哉!啊,技艺也真是灵巧神奇啊!重点字词:(1)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3)为:做,这里指雕刻。
(4)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6)贻:赠。
(7)盖大苏泛赤壁云: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句末语气词。
(8)有奇:有余,多一点。奇,零数,余数。
(9)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
(10)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起。敞,敞开。为,是。
(11)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12)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14)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绿色的矿物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
(15)峨冠:高高的帽子。
(16)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17)居:位于。
(18)手卷:只能卷舒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卷子。
(19)执:拿着。
(20)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21)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22)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23)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24)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5)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26)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27)不属:不相类似。
(28)诎:同“屈”,弯曲。
(29)可历历数也: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0)楫:船桨。划船用具。
(31)衡:同“横”,横着。
(32)攀:扳着。
(33)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34)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35)船背稍夷:船的顶部稍平。背,这里指船顶,一说船底。夷,平。
(36)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37)了了:清楚明白。
(38)篆章:篆字图章。
(39)丹:红色。
(40)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41)简:挑选。同“拣”,挑选。
(42)修狭:长而窄。
(43)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一词多义:
1.为:(做,这里指雕刻)为宫室、器皿、人物。
(是)中轩敞者为舱
2.奇:(奇异、奇妙,奇特)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假字:
(1)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与竖相对。)
(2)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拣。)
《庄子》二则04北冥有鱼(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①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垂:悬挂。③海运:海水运动。④徙:迁移。南冥者,①天池也。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②《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③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⑤野马也,①抟(tuán):盘旋飞翔。②扶摇:旋风。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④息:气息,这里指风。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②苍苍:深蓝色。③极:尽。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0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课文字词详解庄子与惠子游于①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②是鱼之乐也。”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②是:这。惠子曰:“子非鱼,①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②固不知子矣;子③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④全矣!”庄子曰:①安:怎么。②固:固然。③固:本来。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①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二)重点句子翻译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礼记》二则06虽有嘉肴(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⑦是故①虽:虽然。②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③其:代“食”的对象。④旨:味美。⑤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⑥善:益处,好处。⑦是故: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故曰:①困:困惑。②自反:自我反思。③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①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2.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07大道之行也(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为⑤公。⑥选贤与能,⑦讲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②之:的。③行:施行。④为:是。⑤公:公共的。⑥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选,选拔。贤,指品德高尚。与,同“举”。能,指才干出众。⑦讲:讲求。①信②修③睦。④故人不⑤独⑥亲其⑦亲,不独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终,①信:诚信。②修:培养。③睦:和睦(气氛)。④故:因此。⑤独:只。⑥亲:以……为亲。⑦亲:父母。⑧子:以……为子。⑨子:子女。⑩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终,善终。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⑦恶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②皆:都。③养:供养。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⑤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⑥货:财货。⑦恶:憎恨。其①弃于地也,不②必③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①弃:丢弃。②必:一定。③藏:私藏。①是故②谋闭而不③兴,④盗窃乱贼而不作,⑤故⑥外户①是故:因此。②谋:奸诈之心。③兴:兴起。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⑤故:所以。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而不闭。①是②谓③大同。①是:这。②谓(wèi):是。③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4.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那种)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08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所以)虽(即使)有名马,祗(同“只”,仅仅)辱(受侮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起)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著称)也。马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完)粟一石。食(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这)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食(吃)不饱,力不足,才美(才能优点)不外见(同“现”,表现),且(尚且)欲与常马(普通的马)等(一样)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策(用鞭打)之(它)不以(按照)其道(正确方法),食(同“饲”,喂养)之不能尽(竭尽)其材(才能),鸣(鸣叫)之(助词,不译)而不能通(通晓)其意(意思),执(拿着)策(马鞭)而临(面对)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难道)真无马邪?其(大概、恐怕)真不知马也!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仆手中受辱,在马槽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去,不以千里马而著称。(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用普通马的食量)喂养它。(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不饱,力量不充足,千里马的才能与美质就不能表现在外,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喂马的人)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用鞭子驱赶它,不用让它竭尽才能的方法喂它,它发声鸣叫却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认识千里马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