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外篇之秋水五

发布时间:2020/10/24 12:59:24   点击数: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五、原文: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解说:河伯问:事物有内有外,什么特征表示它们的贵贱和大小呢?

北海之神说:以道的角度看事物,没有贵贱之分;以事物的角度来看,事物都是自视尊贵而相互轻贱;以世俗的角度来看,贵贱不在事物自身,也不由观者决定。以差别的视角看,事物因为需要大而大,万物没有不大的;事物因为本性就是小的,万物没有不小的;我们知道天地是宇宙中的一粒米,毫末是细微眼中的一座山,这是视角的差别。以功德来看,万物都有存在的意义,所以万物都是“有”,万物也有虚无的价值,所以万物都是“无”,知道东和西是相反而相成的,无东也就无西,其功能就划分清楚了。以万物的内涵来看,因为其本当如此而如此,万物都是它应该有的样子;因为其不一定如此而如此,万物都是它不该有的样子;知道唐尧和夏桀根据自己的样子而否定对方,就是对内涵的各自的观点。从历史上看,有些人凭借禅让而称帝,有些人因为辞让而失去前途;有些人凭借争斗而称王,有些人因为争斗而被消灭。由此看来,争斗还是谦让,有不同的结局,是时势决定的,都不是必然的。巨大的梁木可以用来冲击城门,却不能当房梁,因为器用不同;骏马一日千里,捕鼠不如黄鼠狼,因为技能不同;猫头鹰夜间可以捉跳蚤,看见毫末,白天却连山丘也看不到,因为本性不同。故曰,为人师者没有缺点吗?他们治理社会就没有混乱吗?这是因为没有明白天地之理和万物之情的想法。就像学习老天而忘记了大地,学习了阴而忘记了阳,不能这样做是再明确不过的。如果还要坚持这样讲,不是愚蠢就是用心不良。帝王的禅让,三代都是不同的,不合时宜,悖逆风尚的人,就称为“篡位者”,顺应时势,遵守风尚的人,就有了大义的名声。你好好想一想,了解一下大小、贵贱的真实原因。

释义:1、事物的贵贱、大小都是根据不同的角度而得出的判断。事物的大小还可以通过视觉差别来判别,而贵贱就只能根据事物与人的关系来判断了。从道的角度来讲,万物都是存在,本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具有了“自我意识”的情况下,才产生了高低贵贱的意识。但“自我意识”的第一规则就是把自己放在“最尊贵”的地位,其他事物只有在“与我”的关系中,才会有贵贱的差等;但这仍然不是普遍的贵贱标准,最普遍的判断标准就是事物在“我”生活中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人们的共识达成的,可以“敝帚自珍”,但不一定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只具有“自我”价值;尊贵是社会理念,所以不能由“我”来确定,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个人标准和社会标准的差别,形成了社会文化分野。一个人的珍宝也许是另一个人的垃圾,自以为尊贵的人也许是别人眼中的混蛋。

2、事物的大小和它的本性相关。就一个个体而言,体貌再庞大也是小的,只是万物之一;同理,体貌再小的物体,也是庞大的,它具有成为个体的一切因素。人也一样,有自我眼中的贵贱和他人眼中的贵贱,自我眼中的贵贱是自我意识,他人眼中的贵贱是社会观念,虽然都被称为“贵贱”,实质上是不同的价值。人的贵贱,首先是个体的自尊,这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他人的判断,自己无法左右,也就不要太过强求。但是,人的心理总想获得符合自我判断的社会判断,得到普遍的认同。如此一来,就要按照社会观念建立自我的价值体系,甚至还要迁就社会观念。这一点是儒家所看重的,而正是道家所要无视的。儒家讲求社会价值,而道家更讲求自我真实。这是最主要的差别之一。

3、万物都有各自存在的理据,本身没有孰是孰非。是非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人的思想观念是不同的,都认为自己的思想观念是正确的;而社会的评价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只好用一种无法辨别的状况当作标准,就是“成王败寇”的标准,胜利者总站在合理的地位上,而失败者只有让社会评价所确定。这种评价体系难免会带有十分浓厚的想象色彩,把愿望当成客观标准。所以,成功者不完全是获得地位,还有最关键的因素是获得话语权,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社会,让自己处于道义的那一方。尧舜的禅让,汤武的征战,都是因为胜利而占据了道义。这就形成了一种世俗的价值标准:胜利是正义的理由,失败是不义的原因;反之亦然,胜利是因为正义而成功,失败是因为不义而失败。成功和胜利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对立面只有一种,那就是失败。

4、万物的本性不同,所以功能也有巨大差异。但在它自己而言,本性与功能是匹配的。千里马不会去抓老鼠,也就没有这方面的技能;猫头鹰不必要去翱翔天空,也就没有雄鹰一样的目光。它们各有自己的天性,和其他动物相比就是特殊的能力,对自己而言,就是生存的基本能力。万物万理,万物万情,各得其所。当然,人也如此,那些圣王所做的事情,在差别性原理上,与昏君的作为是一样的,都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让一些人受到伤害,让一些人获得利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认识。所谓的道义,不过就是迎合了世俗的观念。

5、人们的认识往往都是看到了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缺乏全面真切的认识。也就是人的认识都有盲区,有看不到的地方。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人的愚蠢,如果能够看到而有意地忽略,就是不厚道的表现了,甚至是心怀叵测的恶念。我们在赞美圣王的时候,只讲他们的善行善果,而忘记了他们的恶行恶果;有时是在眼前的罪孽也看不到,或有意地回避;更有甚者,能够将恶行恶果也当作善行善果来讲,这样的人就是失去善念的人,其人不淑,其心可诛。好像也是在讲善意,其实是用恶意攻击别人。化妆成道德的恶意,才是最歹毒的用心,因为这是心灵深处的攻击,而且是赶尽杀绝的态势。所以,了解物性是最重要的认识;了解人性是根本的基础,不然就无法正确认识社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89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