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8/23 13:21:11 点击数: 次
北京中科曝光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710/4895883.html老庄说的“道”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一直争议很大。有人说,老庄的“道”是唯物主义,因为“道”是自然界的一种看不见的物质能量,是一种极精细的物质,所以是唯物主义。庄子说过:“道”有粗精,宇宙本源的“道”是一种极精细物质。这样看来,“道”有唯物主义色彩。所谓唯恍唯惚,其中有物是也。据此,有人认为,道家的“道”是唯物主义存在,是物质能量。也有人认为,老庄说的“道”是唯心主义。因为“道”看不见、摸不着,是思维超验的对象,是万事万物的总纲领,所以“道”是唯心主义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没有形状,没有具体性质,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什么是“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就是自然,没有人管它,没有人干预,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就是“自热”,是自然之“道”。用现在的话说,道家的话等于白说:“自然”肯定是自然而然,这不是废话吗,不是语言重复吗?对了,这就是老庄的表达方法——“道”不可言说,不可下定义!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思维特色,叫做“现象和本体”的合一,“体和源”的合一!所谓“体和源”的合一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方法:不分本体和现象,不分主观和客观。如此看来,老庄的思维方法不同于西方的柏拉图,也不同于古典的黑格尔,倒有些类似于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希腊哲人柏拉图主张“理念”论,所谓“理念”是指事物的存在本质、本源或共相,是一种超验存在,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是所谓的客观唯心主义。如一匹马的存在,在柏拉图看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马,但这些都是马的现象和经验,是不真实的马。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一种马,这种马才是最真实的马,是理想的马,这就是马的本体、本源或共相,即马的理念。柏拉图认为,马的理念存在于天上,人们在生活中是看不见的,这是著名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换言之,马的理念只能思考和思维,不能感觉或体验,这是感性和理性的分离。老庄的认识方法不同于希腊的柏拉图。在老庄看来,自然之“道”既是本质,又是现象;既是本源,又是经验;既是共相,又是个别,它们合二为一,密不可分。这叫中国式的“体用一源”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庄的道”既是唯心主义,又是唯物主义;或者说,既不是单纯的唯物主义的,也不是简单的唯心主义,而是它们的合二为一。这叫道家思维辩证法,又叫矛盾论思维!所谓辩证法或矛盾论不是柏拉图式的理念论,倒有些类似于亚里斯多德的语言论。在亚里斯多德看来,所谓“马”“人”“红”等词语概念都仅仅是一些语言符号,它们的作用是表达事物共性的逻辑手段,本身并没有独立存在,不是柏拉图的“理念”。根据亚里斯多德的思想,自然之“道”既是本质,又是现象;既是“体”,又是“用”;既是共性,又是个别,它们密不可分。就像一匹马,马的理念不存在,理念之马和经验之马合二为一。正因自然之“道”既是万事万物的本体、本质,又是万事万物的现象、个别,所以老子才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换言之,道就是“一”,“一”就是“多”,“多”就是万物,万物和道没有区分。庄子也才说:,唯恍唯惚,其中有物,唯惚唯恍,其中有象。无论“物”,还是“象”,它们既是道,又是物,两者混沌一体,没有区别。这就是道家哲学的思维辩证法,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zs/260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