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齐物论第十一则三问三不知,第五节不知

发布时间:2024/1/8 13:52:44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欢迎来到三问先生的思想咖啡。

问千年庄子,识百年变局。

这里是《庄子通义》系列讲座课程。

第二辑:《齐物论》——吹万不同,使其自己。

第十一则:三问三不知——恶乎知之?

第五节:不知利害。

此前啮缺与王倪的三次答问,

都归结为无所谓知与不知,

因此也就无所为是与非、正与不正。

然而,这在啮缺这一形象所象征的儒墨之类学者而言,

已经不再是玩弄概念的文字游戏,

而是切切实实的利害关系了。

如前所见,

如果不正处,就会有坐以待毙的危险;

如果不正味,就只能忍饥挨饿而性命难保;

如果不正色,就会被同类视为异类,天下难容。

所以,啮缺早就按捺不住了,

他顾不得文雅礼貌,直言批评王倪,

所谓不知是非,

其实是不知利害。

他毫不客气地质问王倪,

连同王倪所代表的至人

也一并遭到了啮缺的抨击。

庄子笔下的啮缺,此刻的确有点气急败坏——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

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面对啮缺的第四次发难,

王倪不再转弯抹角地说自己不知,

而是直接告白:

至人至知、至人神知,所以不知。

此时的王倪,俨然就是他描述的至人——

王倪曰:“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汉冱(hù),而不能寒;

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

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

而游乎四海之外,

死生无变于己,

而况利害之端乎!”

成《疏》解释说:

至者妙极之体,神者不测之用。

夫圣人虚已,应物无方,

知而不知,辩而不辩,

岂得以名言心虑,亿度至人耶?

按照王倪的说法、成《疏》的解释,

庄子心目中的至人,

不是不知道利害,

而是根本就没有利害可知——

游乎世事之外,

忘乎生死之变,

不知利害为何物。

其实,庄子这里,

并不是说至人有多么超凡脱俗;

恰恰相反,他是说,

任何俗人都可以成为至人、神人、圣人。

可见,庄子这段话,

既是王倪给啮缺的最终回答,

更是他对啮缺这类俗人的衷告与劝勉。

其实,在《庄子》全书中,

啮缺与王倪一样,也是至人和神人,

庄子这次让他故作俗人,

挑起话题,引发讨论,

借王倪之口启发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53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