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因为一个故事,他花了三个月是时间考上国家
因一个故事
让他花了三个月考上了国家公务员
01K的故事
同学K给我分享了一个他的故事:
13年的夏天,对K来说,步入了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时光,相恋4年多的女友因受不了异地恋,与他一别两宽,工作上一直不是很顺利,拉不到业务的K已经两个月没拿到工资了,无奈之下K选择了自己离开公司。在失业与失恋的双重压力下,阿K听考上公务员的同学说公务员的待遇好,而且福利高。于是,K决定报考13年年末的国考,此时,距离考试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K没日没夜地看了数不清的讲义和视频教程,做了厚厚的两本笔记,然而当做真题的时候,K发现自己和平均分之间还有着一段长长的路要走。K总是7点左右买一笼小笼包在当地的一个免费图书馆门口等图书馆开门,晚上图书馆关门的时候,K才拖着饥肠辘辘的身体回家。但是,如果说身体的痛苦并不能阻挡他成为一名人民公仆的决心,那么寸步不前的正确率让K觉得自己希望渺茫。一个岗位上百人竞争,一分有可能差开十几个考生,K时时刻刻都感觉自己在放弃的边缘游走。
在那个没有抖音的年代里,K非常的迷恋一个草根论坛,里面都是基层人民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K觉得自己很卑微,就和这个论坛里的其他人一样,既自命不凡,又责怪这个世界的不公。无意间,K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这惛。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有一次,颜渊问老师孔子为什么善于游泳的人可以很快学好驾船的技术。孔子说:这是因为善于游泳的人虽然身在水中却不把水看得可怕,善于潜水的人把深渊也只看成丘陵陆地。他们面对各种危险情形,都应付自如。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自然无畏。同样一个人,在赌博时,用瓦片下注往往可以巧中,用玉钩下注就心存畏惧,用黄金下注就会头脑发昏,这是因为他看重身外之物而有所顾惜、心怀畏惧。所以说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思想必然笨拙。
K读到“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这惛”时,他突然悟到,在考公的道路上,他之所以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来,正是因为他把这次考试的结果看的太重了。
K感觉复习备考像在走一个迷宫,过于着急走出这个迷宫,就失去了对脚下道路方向的判断。
于是K决定在每天复习的时候,都要挤出一些时间来阅读《庄子》、《列子》等古老的哲学书籍。令K没想到的是,放平了自己的心态,他看清了自己在复习中的许多“暗角”,如。不争不抢的K就这样进入面试,并且在面试中逆袭成功,三个多月的时间让K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
为什么我们越重视一件事,这件事我们就越容易出错?
02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走钢索的家族,他们这家几代人都是走钢索的。最厉害的就是卡尔·瓦伦达,他从6岁就开始走钢索。
有一次,瓦伦达接受一个挑战,就是在两栋十层楼高的大楼中穿行。瓦伦达非常重视这次挑战,来了很多的美国知名每次参观报道,这意味着他如果这次走好了会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力,从此扬名立外。
结果瓦伦达开始表演时,刚走了两步,做了一个他平时经常做的动作,由于没站稳而从钢索上摔了下来,失去了生命。
瓦伦达效应,就是说一个人越重视一件事,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往往会犯自己已经料想到的错误。用我们中国的成语来形容这种心态,叫“患得患失”。
史丹佛大学有一个研究,人的大脑会把你害怕的事情不断的把那个影像在脑子里重复,结果就好像有了一个磁力场,你往往会往失败的那个方向去完成。那么,如何在备考的过程中避免患得患失的心态,便成为我们所有考生的一个难题。
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克服自己患得患失的心态呢?
下一篇文章,帽衫学长将为你破除瓦伦达魔咒,助你在备考过程中平稳心态,力争一次上岸。
希望公考的同学们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