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白袍军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杀人机器是怎样炼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是从庄子的一个寓言故事开始的。
古时候宫廷里流行斗鸡,有一个姓纪的师傅被专门请来为国王来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国王就问训练的怎么样了?纪师傅回答说:还不行。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是气势汹汹,咋咋呼呼,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纪师傅说还是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浑身紧张,脖子上的毛就立起来了,说明它还受其他鸡的影响,沉不住气。已经过了一个月,这国王是很着急,可是这个死心眼的老纪还是摇头,并说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他的心神还是过于激动,气势未消,还是不成。国王已经让这个老纪给忽悠得泄了气,干脆也不惦记这事儿了。没想到,到了第四十天,纪师傅自己乐颠颠地跑来报告说斗鸡训练成功了。国王急忙赶去观看,只见那只鸡是呆头呆脑,一动不动,就像一只木头鸡一样。
眼见着国王一脸的迷糊,纪师傅急忙解释说:您别看它这副模样,这就是斗鸡的最高境界啊。国王不信,就把这只呆鸡放进了斗鸡场。结果谁也没有想到,任你平时多厉害的鸡,一看见这只木头鸡,还没交手,立刻吓得是转身就跑。估计这会儿,我估计很多朋友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这只鸡真可怜。看来经过了40天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这只鸡已经被弄得彻底的精神变态,成了一只恐怖冷血的“杀鸡”。
上帝造这只鸡,原本是让它每天早晨起来打打鸣,然后悠闲地捉捉小虫,吃饱了以后再四处的追追母鸡。这样的生活平静的持续到它躺在人类汤锅里的那一天。但现在这只鸡被人给弄成了这副德性,这很不“鸡道”。但可惜的是,现在人们不仅这么折腾一只鸡,人们现在也这么折腾人。
人们对鸡的训练要求是要更呆更木,呆若木鸡嘛。而对人的追求则是要更高、更快、更强。说到当初很圣贤的发明了现代体育的那个顾拜旦,不知怎么,当初撂下了这么一句话,他可能没有想到,后来人们为了追求这句话,那根本是不择手段,造成的却是更不健康和更不人道。
刚才说到的这个历史故事,这个寓言故事其实在很早以前就非常的有名。当然了,古人绝不会无聊到天天琢磨那几只鸡,因为这里边有兵法,这里面有练兵之法。作为一支军队,兵圣孙武子说要练到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后来在日本有个军事发烧友叫武田信玄,学了点皮毛,每次打仗的时候,阵前竖起四杆大旗,分别写着风林山火四个大字,就这在日本就算无敌了。但具体到每个战士,照着庄子说的练就可以了。只要照着这么练,一个好好的农家子弟就能练成一个没有感情、泯灭人性的木头人,成为一个冷血残忍的杀人机器。这些人他自己不怕死,拿别人的命那更是视若草芥。
说到历朝历代都有名将照着庄子开的方子练兵的。就说明朝,那时候倭寇厉害,杀人不眨眼,但戚继光更狠,把戚家军练的是更没有人性。他发明的那个鸳鸯阵,其实就是十几个人的一个战斗小组,里边有攻有防,手持的兵刃是有长有短,一旦倭寇被那个长家伙给抓住,给挂上,几把短家伙立刻是一拥而上,地下剩下的直接就可以当肉卖了。这帮人是面无表情,下手毫不留情,宰人的程序熟练至极,刚才还好好的一个人,一眨眼就成一地零件。
那么狠的倭寇,见了满地的乱七八糟,那是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有的干脆就跪在地上投降。那也不成,这帮人他不讲这个,来这套没用。上来依然把你变成一地零件。到抗日的时候,日本兵为了练胆,拿活人练刀,结果国军这边出了个张灵甫,练兵更狠,士兵之间切磋,真刀肉搏,互相射击训练用实弹。后来的这个七十四师,当时抗战的时候叫七十四军,当时那可是闻名天下的铁军,日寇谁见了谁躲。
不过说起我在历史上读到过的,练得最狠的、最木的兵,那就是南北朝时期的那支白袍军了,练兵之人叫陈庆之。
这个人原本只是后来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身边的一个小书童。陈庆之小时候主要的任务就是陪萧衍下棋。后来萧衍当了南朝的皇帝,这位陈书童也就跟着摇身一变成了个人物,不过主要还是陪着皇帝玩,主要还是陪着萧衍下棋。陈庆之当时没被重用,基本就是个闲差,这一闲就闲了20年。梁武帝萧衍后来听别人说,说自己身边的这个亲信跟班,那可是熟读兵书,有大将之才。是吗?我怎么没看出来啊?这个老萧是半信半疑,后来就封了这个小陈一个威武将军,给了他兵马。陈庆之到了41岁的时候,终于得到了展现自己军事天才的机会。
陈庆之不是豪门出身,但他自幼在豪门中长大。有人问,为什么历史上的将相总是出于豪门呢?这没办法,因为这里面它有个见识问题。穷孩子再怎么苦读书,但那种对各种大场面的见识,你是学不来的,可偏偏见识这东西,它又比读什么书都管用。
明星需要舞台,将军要生于乱世,陈庆之是天生的将种,而号称后三国的南北朝时期,又是个乱的不能再乱的乱世。名将出世是所向披靡。陈庆之很快就成了梁武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为他东砍西杀,从来就没败过。
有一次这爷俩聊天,说到兵士的时候,陈庆之就抱怨自己手下的兵不顺手,他要去练兵。这梁武帝一高兴,就把自己最精锐的三万禁军给了他。一年以后,陈庆之告诉梁武帝说,兵练成了,请他去看看。这就跟庄子那个故事完全一样。梁武帝坐车来到了营地,大军列阵相迎。久经战阵的梁武帝刚看了第一眼,忽然就觉得是寒毛倒树,吓出一身的冷汗来。三万精锐只剩下七千,眼前的景象让号称武帝的萧衍看的是心惊肉跳。那这个老萧当时到底看见了什么呢?很快世人就见到了老萧当时所看到的一切,然后每一个人都开始胆战心惊。
正在这时,北魏发生了内乱,胡太后乱政,北海王逃到了南朝请求援助。梁武帝萧衍就派陈庆之带着他的兵护送北海王回北朝去争皇位。于是中国战争史上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就上演了。眼见着身后只有七千兵,北海王元昊觉着老萧实在是不太够意思,这么点儿人能干啥?
来到第一个关口,睢阳守城的大将邱大千就摆开了自己的七万人马。一阵疾风过后,远处薄雾散去,敌人出现了。七千骑兵,每个人都身穿白袍,就像是天上流动的白云。眼见越来越近了,已经能够看到脸上的表情了,每个人心里那都是一颤,只见那一张张脸上的表情,冷漠木然,眼睛里流露的是不屑和冷酷,傲然地看着眼前这七万大军,好像是看着一群土狗。白袍军来到了近前,没有丝毫的停顿,立刻就开始了冲击。太狂了,太傲了,简直就不把这七万人当人。
后人评价这场战役只用了四个大字:摧枯拉朽。这7万人是做足了准备,结果只挡住陈庆之白袍军一天。
下一站是考城,晋阴王元晖业率领着三万精锐的羽林军死守,结果只有半天就城破人亡。陈庆之像是一把利剑杀了进来。北魏的朝廷急忙命令周围的城池死守,然后派大将元天穆率领三十万大军前来会战。陈庆之是昂然不惧,他先奋力攻破了兴阳城,然后带领三千白袍勇士,是背城立阵。三千对30万,相差倍,结果让人不敢相信,元天穆的30万大军被打的是大败而逃。
没人能挡住这片恐怖的白云。这群身穿白袍的恐怖杀手从南向北横扫,骑在马上,身穿一身飘逸成风的白袍,这种另类的装束在以前的战争史上从来就没有过,它代表的绝不是什么圣洁和美丽,而是冷酷与杀机。
之后,白袍军攻破了虎牢关,北魏的皇帝是仓皇逃离了洛阳,短短的一个月,陈庆之率领着他的七千白袍军,从南方一直杀到了北魏的国都洛阳,大小47战,连下32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缔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战争的神话。
但是,白袍军最后还是覆灭了。说到北魏,人家自己也有名将,眼见着国家被七千白袍军杀的是七零八落,连国都都丢了。太原王尔朱荣登场了,他率领的自己20万的人马来迎战白袍军。这两个人都是名将,陈庆之善攻杀,尔朱荣善取势。
尔朱荣先是派兵击败了北海王等人,只剩下了陈庆之这一支孤军。他让自己的20万大军凝聚不动,就像是一座大山。白袍军的剑再锋利,你也刺不透一座大山。陈庆之在这种压力之下,开始缓缓后退,尔朱荣的这座大山是慢慢尾随。当尔朱荣追到了蒿高河的时候,陈庆之的白袍军正在全军渡河,眼看就要登岸扬长而去了,但是不可思议的一幕上演了,可能是白袍军杀业太重,上天也不愿再看到这种虐杀再继续下去了。河水突然疯狂暴涨,那些所向无敌的白袍勇士立刻就被汹涌澎湃的河水所吞没。这些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脸上的表情仍然是那么冷漠木然,眼神依然是那么不屑和冷酷。
说到陈庆之,他孤身逃了回去,但他忘不了自己的这七千勇士,心灰意冷,剃度出家当了和尚。梁武帝萧衍是多次的上门苦劝,总算是把他给拉了回来,但这个人已经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那个盖世的勇气了。这一切都要埋怨庄子。说到庄子的学问,一向是清澈高远、海阔天空,不知怎么他会写出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