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探寻庄子73ldquo德同心安

发布时间:2022/8/2 15:44:28   点击数:
探寻《庄子》恒宁老师浅释德同心安

73

探寻庄子

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

今天的这个故事是两个人的对话,这两个人分别是:将闾葂和季彻。

将闾葂有一次见到季彻,就对季彻说:

鲁国的国君竟然对我说:请让我领受您的教法吧!鲁国的国君竟然向我请教。

我一开始是推脱的,我觉得:哎呀,这国君怎么能来向我请教呢?我是推脱的……但是不被允许(鲁国的国君还是执意要向我请教)。

那他执意向我请教,我就根据我所想的就告诉他了,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现在我试着说给您听一下,您给我提一下建议或者意见。

将闾葂对季彻说:

当时,我就告诉鲁国的国君,说:

因为鲁国的国君(我们知道),他是一直都比较信任孔子的,跟孔子的关系不错。所以,将闾葂在给鲁国的国君提建议的时候,很显然,他的这个建议就是很儒家很儒家的……

他说:「必服恭俭」。就是说,您作为国君啊,上行则下效,大家都看着您的:从您这里就要奉行恭敬和节俭(简朴);然后再选拔出那些公义的、忠诚的下属,在选拔这些人的时候,一定不能有任何的偏袒、偏私。

您是如此地恭敬、节俭,又非常地公正无私,您想一想,那人民「孰敢不辑」!就是人民又怎么会不和睦呢?

要是站在儒家的角度来看,将闾葂的建议是非常对的,让任何人挑都挑不出毛病来,是吧?

但是——

「局局然」,就说明表情非常地复杂。

季彻并不认为将闾葂对鲁国国君的建议是好的建议,他竟然笑着说:

像您讲的这番话,讲给帝王听,我感觉不太适合。您的建议对于帝王来讲没有太实际的效用,就好像是螳螂举起自己前面的两个手臂,想要阻挡车轮的运行一样,这怎么可能胜任呢?

而且,季彻还说:

如果鲁国的国君真的听从了您的建议,就等于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危险的处境当中。

鲁国的国君要是奉行您的这个建议,那么他挑选「公忠之属」(挑选公正、忠诚的下属)的这些条条框框也就多起来了,他肯定是有一定的标准的。

那么,瞄着这些标准去「投迹」的,就是说硬往这个标准靠的那些伪君子就多起来了——有很多人装也要装出一副恭敬、节俭的样子,装也要装出一副「公正」、「忠义」的样子。那很多人都去装啊,为了符合条件被陛下重用嘛,是吧?

季彻这么一说——

「覤覤然」,就形容很吃惊的样子,很吃惊!他本来觉得自己的建议还行,结果没想到被季彻给否定了,他很惊讶!他就说:

这里的「汒若」,其实就是茫然。

就是您刚才讲的这番话,让我听上去很茫然,不知道您为什么这样批评我?

虽然,我暂时不是很理解您为什么批评我,但是我也愿意听您讲一讲您这番言论背后的用意。

季彻回答说:

季彻说:真正伟大的圣者要是治理天下,他会先「摇荡民心」,就是先涤荡民心(要给民众的心做一个大的调整),「使之成教易俗」。

真正的大圣者治理天下的时候,他会让民众的心转变,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很多习惯。

季彻说:真正的大圣者要是治理天下,先「举灭其贼心」,把民众的贼心先全都灭掉。那什么是民众的「贼心」呢?种种的杂思妄想就是民众的贼心。

真正的大圣者,先会想办法让民众的心静下来——清静下来、安静下来,让民众的心静下来。

「而皆进其独志」,心静下来,都向内收了,都向内观了,每个人都好像独自在走着一条通往内在「本性」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会感觉这是自己的「本性」让自己这样做的,民众都感觉不到是有人指引自己去这样做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大圣者治理天下的时候,「为」而似「无为」。

——「为」而似「无为」。

季彻说:

说:将闾葂,你对照一下,你给鲁国国君提的那番建议,你那就等于在崇尚尧帝、舜帝的教导民众的方法。就在步尧帝、舜帝的后尘嘛!以尧、舜为兄,你为弟,是吧?你就等于在步「尧、舜」的后尘,迷迷糊糊的你就跟着尧帝、舜帝的统治纲领去行动了……

但是,那种方法会怎样呢?前面讲了:「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多物,将往投迹者众」。你这个国君很奉行表面的德,在选拔下属的时候,虽然你表现的是没有偏私的,但是你肯定有一些标准;你只要有标准,就有迹可循,照着这个标准去硬靠的一些伪君子就会非常多,他们未必是真有德者,是吧?

然后,季彻到最后总结了一句话:

最好的稳定天下民心的方法是什么呢?让大众(所有人),让他们都爱乐德,与德靠拢。

这里的「德」,是指「道之德」。也就是说,回归本性后自然的流露。

所有民众(他们)的心都是一样的——同心同德,同于大道。这样,他们的心自然就安下来了,天下自然就不乱了……

所以,季彻倡导的方法我们看一下:

「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改变过去的可能持续了很多年的传统习惯,灭掉各种杂思妄想心,都向内专修,让「本性」(这种清净本性)自然地支配民众的行为。民众就觉得我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如此的,都忘了到最后谁在教化他,谁在指引他,他都忘了……但这是最好的!其实,真正的大圣者不需要民众记住他。

「欲同乎德而心居矣」!我们的爱乐欲求,我们的志向,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41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