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周瑞玲心理室识庄子三条鱼,品人生三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这第二条鱼,就是庄子在《秋水》说的,叫做儵(tiáo,古同“鲦”),是濠河之鱼。有一天,庄子和惠子路过濠水的桥上。庄子说:“你看这些儵鱼在下面游得多么快乐。”惠子却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庄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生活就像一出戏,我们不在别人的曲目里,怎么能知道别人的悲欢。好的快乐从来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眼里的。所以,在庄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就是:不为别人的评价所累。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活着。与其绞尽脑汁去想着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03鲋:江湖之鱼——不乱于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第三条鱼,是庄子在《大宗师》里写的,叫做鲋(fù,鲫鱼),也曾经在《庄子·外物》所写的“涸辙之鲋”这个典故中出现过。泉水枯竭了,一块池塘干了,两条小鱼暴露在了陆地上。这两条小鱼互相吐沫,用呼吸的湿气互相湿润,勉强维生。庄子却说,与其这样互相熬着,不如放生彼此,去大江大河里过自己的新生。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庄子还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意思是: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这些,说的都是:天命无常,人如风絮。不知道哪一天你的水就干涸了,和你相伴的人也总有一天可能会离场。人与人都是相伴而行,早晚有终点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成为别人的附庸。所以,在庄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个境界是:找到自我。拥有自我的人,才更有能力与他人久处不厌。我们结伴而行走过江湖,但总还是要一个人去看天空和海洋。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幸福虽无法复制,但相信当你读得懂庄子的这三重人生智慧: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自然会活得通透更舒服些吧~~-END-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文字转载编辑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