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庄子思想和心理治疗1连载
王学富(以下简称王):
这次沙龙的主题是“庄子思想和心理治疗”,我请包兆会老师和我一起来主持这个话题的讨论。包老师是搞古典美学的,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读了这本书之后,颇有一些感慨,就想与包老师做一个对话。我过去从庄子思想里得到过一点关于心理治疗的启示,特别涉及到对强迫症的治疗,我把庄子称为境界治疗师。我跟包老师做过一些交流,他对此颇有兴趣。今天我们尝试用对话的方式来带领一下沙龙,希望大家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与讨论中来。
包兆会(以下简称包):
我个人认为,从境界角度来看,庄子有两点比一般人的境界要高。
第一是对生活、生存、命运有整体的思考,有的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没有把困扰他的问题放在一个更开阔的背景中去思考。庄子对命运的思考比较多。
第二是庄子把个体与宇宙万物联系在一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期望值降低。比如庄子有个好友惠施是楚国宰相,有次庄子去楚国,惠施很害怕庄子把他的宰相地位夺去。庄子对他说:你这个宰相的位置就像腐鼠肉,猫头鹰喜欢吃,我是一只凤凰,不喜欢那种品味。庄子对宰相位置不在乎,对它的期望值很低,因此这个事情不会困扰他,而这个事情却困扰了惠施。
二、他对世界的态度,是有距离的接触。有的人对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抓得太紧,比如说赚钱,本来主动权在于你,但是后来钱赚得多了反而是钱控制了你,使你欲罢不能,因为你没处理好钱与你的关系,而庄子对这个世界采取有距离的接触,一种游戏的态度。
王:
我想针对你在这本书里的一些想法提一些问题。有个地方谈到庄子的虚无意识,说庄子最终从虚无走向审美,并在审美中确定了安身立命的内在根源。你能不能介绍一下在庄子那里,虚无从本质上来讲是什么意思?
包:
从本质上讲,庄子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是一个有虚无意识的人,虚无主义跟虚无意识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有虚无意识,比如说你感到很无聊,这种无聊就是一种生存状态,因为人本身是很有限的。为什么说庄子不是虚无主义者呢?
有两点能看出来:
一、他对世俗还是有点在乎的,对当时名声很好的儒家和墨家,他是带着怨恨情绪的。过分贬低对方,说明他还没有真正做到对世俗的超越。
二、他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明哲保身这个成语就是从庄子那儿而来。例如有一群鸟在天空飞,是飞在前面好?还是飞在后面好?庄子认为都不好,要飞在中间才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真正的虚无主义者是超越世俗的,什么都不在乎。但对庄子而言,人生的无常、生命的有限、死亡的阴影……这些都让他感到心灵的无法解脱。他努力寻求各样方式以使自己的心灵达到平静。他找到了一种审美,从审美中找到游戏的方式,与世界保持一种有距离的关系。有虚无意识的人除了走向审美外,也有可能走向宗教。
弘一法师出家之前是文学艺术天才,后来发现审美这个层面没法让他安身立命,于是在他39岁时,放弃了上海滩的审美逍遥生活,遁入空门。我想庄子走向审美可能是一种自我的发掘,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自己生命中出现的问题。
王:
在这里我是一个提问者,要把好的东西从你那里带出来,当然我也有疑问。例如关于虚无意识,你谈到个人生命对生老病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