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小学文言文引读涸辙之鲋

发布时间:2021/5/31 17:50:32   点击数:

新的开始,小溪欢歌将给小读者们带来新的惊喜——经典文言文赏读。在欣赏、诵读的过程中,你会从中了解圣者先贤为人处事的智慧,更加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除了这些,在高度精炼的语言中,你还能悟得写作的一些法门,写作能力也会循序提高。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奇妙的旅程吧!沿着文字追溯,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之自豪与惊叹。

经典呈现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

涸(hé):干。

鲋(fù):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邑金:封地上所得的财产收入。

忿(fèn)然作色: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然:则,就。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读zēng,加强语气的作用。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干脆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吧。

同学们,用带入的方法,结合上面的注释,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监河官说:“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钱,可以吗?”庄周气得脸都变了颜色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唤。我到处看,发现车轮印里有条鲫鱼在那儿。我问它:‘鲫鱼!你是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呢(你是何人)?’鲫鱼回答说:‘我是海神的臣子,您有一点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往南去拜访吴越的君主,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怎么样?’鲫鱼生气得脸色都变了,说:‘我失去了我常呆着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干脆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吧!’”

读文启示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说大话和空话,并不能起到实质的作用。尽心尽力,哪怕很小的帮助对于有困难的人都是难能可贵的。做事也好做人也罢,假、大、空是要不得的,一定要务实、务真、务精才好啊。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区别,比起锦上添花我们不妨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

文本延展

本来要讲明自己的立场与看法,作者并没有直接陈述,而是借助故事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不妨学习这种处事方法,迂回一下,事情不但不会弄僵,说不定会有转机哟。

庄子讲涸辙之鲋的故事,其意图是什么?

写作思索:

这篇小短文属于典型的寓理于事。在我们的习作中为了阐明某个主题和中心,有的时候直接陈述不如引用典故或者讲个故事更有说服力。倘若,让你来证明“成功总是眷顾勤奋的人”这个观点,你打算用谁的事例或者哪个典故来证明呢?

异曲同工

晏子谏烛邹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经典丨品悟丨人文丨生活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气质拥有芬芳

小溪欢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10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