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青春语文bull刘国兰课堂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5/28 20:12:44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800.html

做一条自由舒展的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实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课文《〈庄子〉两则》中的第二则,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庄子有所了解,这篇文章也比较简单,故在设计的过程中设想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活动分析讨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赛明晰故事,进一步解读庄子,最后结合前面所学与课外一篇进行整合,聚焦在“鱼”,在思辨中掌握庄子的人生智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朗读一组词语。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邯郸学步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生:都是寓言故事。

生:都是四字词语。

生:都有一些道理。

师:是的,这些词语都与一个人物有关,就是庄子。昨天我们已经通过学习《北冥有鱼》了解到庄子是一个充满哲思的的大思想家,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再一次来感受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师:请同学们结合节奏大声朗读课文,并在书中相应的位置做好标注。然后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快速疏通文意,然后来完成屏幕上问题。

(生小组合作。)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子非鱼:2.安知鱼之乐:

3.全矣:4.请循其本:

5.汝安知鱼乐:6.是鱼之乐也:

7.子之不知鱼之乐:

(二)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师:通过刚才的训练,相信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篇短文的内容。

生:庄子与惠子一起出游的事情。

师:这位同学很勇敢,表扬。那我们来讨论讨论,文章中的重点是出游吗?还能再准确一点吗?

生:庄子与惠子一起出游,看到一条鱼而发生了一场辩论。

师: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了解到这么一些信息:故事人物:庄子与惠子;事件:辩论;出游只是这场辩论的机缘。庄子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惠子呢?他是“名家”思想代表人物,重现实、重逻辑。庄子在经过惠子墓地时曾有“吾无与言之矣”之叹,可见?

生:庄子与惠子是好朋友。

师:是的,庄子与惠子是知己,他们俩一起出游,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理由是什么?请同学们就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展开讨论。

(生讨论)

生:围绕着“鱼之乐”展开。

生:庄子认为鱼是快乐的,因为“鲦鱼出游从容”所以鱼快乐;

生:惠子却不认为鱼是快乐的,理由是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师:那他们两个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相悖的意见?给同学们提醒一下,联系两个人物的思想来理解。

生:因为庄子是一个追求逍遥自由的人,万物在他眼中都是快乐的,所以他认为鱼也是快乐的。

生:因为惠子是一个重现实,讲逻辑的人,他觉得自己又不是鱼,根本无法知道鱼是否快乐。

生: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表现。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

生:庄子重想象,惠子重现实。

生:庄子很浪漫,惠子很理性。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那老师想知道这场辩论赛谁赢谁输?请同学们继续小组合作展开讨论。

(生讨论。)

生:庄子是胜利者。当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时,庄子却采取转移话题,不在纠结“鱼之乐”。

生:庄子赢了。庄子反驳惠子时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转败为胜。他把惠子说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哪里知道”,让惠子无话可说。

生:庄子赢了。故事结局是惠子无话可说。

生:惠子是胜利者,因为庄子根本没有解释原因。

生:无所谓谁是赢者输者,其实就是两种生活态度。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其实就反映出两个人的人生态度。纵观古今名人,庄子算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眼极冷而心极热”,冷眼旁观却心怀大爱,看破世情又心忧天下。他把最深奥的道理通过最浅显的寓言讲给世界来听,有的人听懂了觉得很有意义,有的人听不懂觉得只是玄虚。

师:所以庄子借助寓言故事表达他的人生智慧,老师把本文与庄子的另外两篇文章一起对比,来感受庄子的人生智慧。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庄子·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1.涸:水干。

2.呴:张口出气。

3.濡:沾湿的意思。

4.沫:唾沫,即口水。

师:《北冥有鱼》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那么请同学们联系注解疏通《庄子·大宗师》这篇短文。可以讨论。

生: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庄子的寓言故事中都会借助动物,这三篇文章中共同借助的是?

生:鱼。

师:很好,那同学们来概括一下三条鱼各有什么特点?用“《__》文中的鱼是一条__的鱼,因为__。”来回答。

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中的鱼是一条快乐的鱼,因为鱼儿自由自在的在水中。

生:《庄子·逍遥游》文章的鱼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因为鱼自由飞翔。

生:《庄子·大宗师》文中的鱼是一条会思考的鱼,因为鱼儿明白不如相忘于江湖。

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中的鱼是一条从容自在的鱼,因为鱼不在于别人的辩论。

……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不过老师想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北冥有鱼》中的鱼老师用“自由”来提炼,那想想其他两条呢?

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中的鱼可以用“自在”。

生:《庄子·大宗师》文中的鱼是可以用“自知”。

生:《庄子·大宗师》文中的鱼是可以用“自明”。

……

师:同学们脑洞打开,很有想象力、创造性。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找出了三个词,“自由”“自知”“自洽”。

“自由”“自知”“自洽”

师:其实这也是庄子人生智慧的几个方面。“道”是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这是“自由”的智慧。

“道”又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空间、人的心灵氛围的角度去投视“道”,这是“自知”的智慧。

庄子所关心的,不在于生理我的满足,不在于家庭我的实现,也不在于社会我的完成,而在于体现宇宙我的理想,这是“自洽”的智慧。

师:庄子是大哲学家,纵观历史,有许多名人都受他的人生哲学影响,都是他忠实的粉丝。请同学们列举出一些例子。

生:我觉得李白是他的粉丝,李白本想有所作为,却成了朝廷圈养的景观鱼,所以他有了“自知”,走向江湖,逍遥自在。

生:陶渊明将庄子的“自由”深深领悟,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离开朝堂,去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自由自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痛快淋漓。

生:我决定苏轼极像《庄子·大宗师》中的那条鱼,从被陷“乌台诗案”后,他遭遇了太多的离别,抚平了太多的忧伤,也明白的太多的人生道理,于是他顿悟了,通透,成为一条“自洽”的鱼。

……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很多历史名人都能从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的看到庄子的影响,那老师想问问你们想做一条怎样的鱼?请同学们用“我想__”这种句式来回答。

生:我想做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可以鲲鹏展翅,任我飞翔。

生:我想做一条“自知”的鱼,知道自己所想,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生:我想做一条“自由舒展”的鱼,不受羁绊。

……

师:其实这个问题远不止这些答案,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相信大家定会有所收获。

师(小结):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既看到一场不分胜负的辩论赛,又领会了庄子的人生智慧。

下课。

BR

作者简介:

刘国兰,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市优秀教师,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愿做语文湿地的追随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09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