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真正的威武宠
昨天课程的题目:无极之外,复无极也。在那个那么辽阔、那么深远的“无”当中怎么才能够Hold住呢?我们讲要有很深的沉潜,能够沉下去,很深的沉潜才会有真正的发扬。
沉潜要靠自己的学习,所以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什么是真正的求己呢?
有一位同学留言说:学习吧,成长吧,如果不学习、不成长,不仅孩子不带你玩,可能连奶奶也不带你玩。学霸奶奶,80多岁的奶奶40多万的年薪。所以在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今天的话题:定乎内外之分。只要看到有,我们第一反应是无;同样的道理,我们看到无,第一反应一定是有。所以看到无边无瀚很清楚,就有一个反应“知止,定而后有静。”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1、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有些人才智可以担任一方的职守,行为可以顺着一乡的俗情,德性可以投合一君的心意而取得一国的信任。
2、宋荣子:稷下早期人物。子,有德之人。
3、犹然:如是。
4、劝:励勉。
5、沮:怨丧。
6、定乎内外之分:内我而外物。
7、数数然:汲汲然,急促的样子。
8、列子御风而行:故事见于《列子·黄帝篇》。
9、泠然:飘然。轻妙之貌。
10、反:同返。
11、犹有所待者:非风不得行,斯必有待。
故夫知效一官。知,智。知者智也。效,他的智慧在一官生效。在一官生效,就是他的才智可以担任一方的职守。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他的行为可以顺着一乡的俗情,今天有个词叫“入乡随俗”,这个人他可以做到入乡随俗,讲他的才智、他的行为,再接下讲他的德性。
他的德性: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他的德性可以投合一国之君的心意,只要能够迎合一国之君的心意,尽而就可以取得一国的信任。我们来看看这个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非常厉害。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他自己看他自己怎么样?他自己看他自己也是厉害了,若此。此,就是昨天咱们所学的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他自己也认为他自己真的非常了不起呀,我们认为他了不起,他自己也认为他了不解,是真的了不起吗?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人家认为了不起,自己也认为了不起,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反转。金庸和亦舒有一段对话,亦舒就说她自己写作受金庸非常大的影响。其中一个方面,金庸就给她说,写小说一定不能写观众能够猜出来的结局。如果结局是观众一想就想到的那个结局,大家对小说还有什么渴盼呢?所以,剧情的反转是对的。
这个时候就要出现反转。反转就是宋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是稷下的早期人物。稷下学宫大家听说过吗?想当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很厉害。齐国之所以那么强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稷下学宫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像孟子、荀子当年都是稷下学宫的主讲。
不管是国家还是单位,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人。只要人才的成长环境和施展才能的环境是开放的,是动态的,才能够激活很多很多方面。有竞争,有对比,人才流动是活跃的,动态的,大门是敞开的,这样每个人的潜能可以被激发。当年齐国就有这么一个稷下学宫。宋荣子是稷下学宫的早期人物,犹然笑之,为什么笑呢?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且举世而誉之,比前面那个人还更胜一层。那个人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以担任一方的职守,行为可以顺着一乡的俗情,德性可以投合一个国君的心意。现在是举世,不仅是一个地方了,范围更扩大了,无极之外复无极也。举世而誉之,全天下人都夸他。
那他怎么样呢?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不是感到我意气风发,要大干一场。两两相对,与举世而誉之相对的是举世而非之。大家都夸他,但他没有想着我马上就要大干一场;大家都都贬低他,举世而非之,他也不加沮,也没有抱怨和沮丧。大家认为这个人怎么样?《庄子》大而美,有宇宙视野,有游心的情怀,还有很多方面,但是最终都是往一个方向去聚焦,这个方向就是真正的“内圣外王。”
真正的威武宠辱不惊。我们内心有一个强大的世界,我做这个事情那么好,他们不理解我,不理解是正常的,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面对不理解,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
定乎内外之分,我们能分清楚吗?能分清楚哪些是由我们控制的,哪些是不能由我们控制的呢?定太重要了。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是光荣还是耻辱只对一件事情负责,就是这件事情是否符合天道人心。
如果违背了天道人心,人家看不出来还夸他很好,又有什么可光荣的呢?我们对什么应该值得荣耀,还是什么应该值得荣辱可以分辩的清吗?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要把这个种子种在自己的心里。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彼其于世,他对于世俗的声誉并没有数数。数数是汲汲然,急促的样子。并没有汲汲的去追求,没有那么急的去追求,这一点很重要。不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去追求那个外在的东西,所以还是庄子讲的好,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是这样,即便是这样,他还是有没有被树立的地方。在往下,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一级一级的递进,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先是第一种情况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而征一君,自己也认为自己了不起,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第二种情况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接着讲第三个方面夫列子,列子更厉害,御风而行。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在《列子·黄帝篇》,列子御风而行,他可承风而去,泠然善也,泠然:飘然而去的意思。一去多长时间呢?旬,一旬就是十有,有就是又,十天再加上五天,旬有五日而后反,半个月以后再回来。一走就是半个月,半个月以后回来。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他对于求完善的事情,也没有那么急切的去追求,所以没有那么急切的追求。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常常认为很多事等不起,来不及,总想走捷径,就觉得等不起。来不及,等不起,都是数数然也,太急了。《庄子》这段话不长,两次出现“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此虽免乎行,列子御风而行不用走路了,但是犹有所待。所待,就是仍然在客观上有所凭借。他不用脚走路,他要怎么样?他得飞,要飞就得有风。所以,他还是要有有所凭借。有所凭借就必然有所期待,这是必然。
只要对外界有所凭借,内心就一定有期待。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不是讲期待不好,是一定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有一种危险叫沾沾自喜
第一种情况象鸟一样自得于一方。我们认为他厉害,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厉害,大家有没有见过这种人呢?四个字“沾沾自喜。”有一种危险叫沾沾自喜,这实际上自己对客观的认识远远不够。
一件事情能够做成,是多方聚缘的结果。多方聚缘是天时、地利、人和,老师的引领、家人的支持、伙伴们的帮助等等,这些要素缺一不行。实际上在这些要素中自己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但是如果对这个事情认识不足,有时候就会有一点沾沾自喜,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孤陋,浅薄。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但凡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剧情往往会发生反转,就会进入危险。所以,一定时刻提醒自己有一种危险叫“沾沾自喜”。
定乎内外之分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举世而誉”时,自己不膨胀了;“举世而非”时,也没有沮丧和颓废。“定”这个字太重要了。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古希腊有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最重要的思想的一个特点就是分清楚哪些是由自己控制的,哪些是不由自己控制的?一个是在自己控制之内,一个是不在自己控制之内。这个学派的影响非常巨大。它列了一个清单,我们看它说了哪些不在自己的控制之内?
1、身体
2、财富
3、名声
4、工作
5、父母
6、朋友
7、合作者
8、老板
9、天气
10、经济
11、过去的事
12、未来的事
13、事实是我们都要面对死亡
它列了13个方面,都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事,然后它接着就又开始列哪个是我们能控制的呢?就列了一个“信念”。
大家想:世上我们能控制的多还是不能控制的多呢?不能控制的,他列了13个方面,能控制的他只列了一个方面,就是信念,我们的信念。东西文化是一样的,读《大学》的时候,我们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天下,你君临了吗?我们要做自己的灵魂的船长。
在能控制和不能控制之间能够要有持续的独立的判断,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基于判断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能够判断这一点太重要了。
向上仰望,不切断和我们祖先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切断和一方水土的联系。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