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鲲鹏之志画说庄子5

发布时间:2021/4/28 21:17:31   点击数: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内篇.逍遥游》

画说故事

北海有一条叫做“鲲”的大鱼,大到什么程度呢?不知道有几千里。有一天,这条大鱼突然变成一只大鸟,叫做“鹏”。“鹏”也很大,它的背也不知道几千里啊,奋起而飞时,双翅展开就像天边的云,那么辽阔无际。这只巨鸟,在海水翻腾激荡时,就借势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池。

“鲲鹏之志”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故事,每次重读都有一种气势如虹的感觉,而且丝毫不觉得乏味。只能赞叹一句,庄子太会讲故事了!故事的意境如此超然,妙趣横生又大气磅礴,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文字非常华丽优美,不像《道德经》那样艰涩难懂。这也是为什么我更爱庄子的原因,他老人家总是能在轻松又夸张的故事中,让我们领悟世间大道。

“鲲鹏之志”寄托了我们中国人太多的人生向往,这个故事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民族的基因里。

庄子在《逍遥游》的开篇即讲了这样一个有关鲲鹏之变,继而展翅南飞的故事,意欲何为呢?

一,善于破界,才能更辽阔。

庄子为我们描述了一条名为“鲲”的,有几千里大的鱼,已经让我们跌破眼镜,难以想象了,更离谱的是大鱼还能变成大鸟,名字也跟着变了,叫做“鹏”。大鸟的背也有几千里,当我们还在质疑他能不能飞起来的时候,人家已经从北海飞到了南海,像天上的云一样。神奇吧?壮观吧?

当我们认为这一切都不可能时,我们为什么不问问,怎么就不可能呢?如果没有这种打破疆界,任意驰骋的想象,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飞机、航母呢?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从小到大被家庭、社会驯化出来的高级动物。很多思维模式不断固化,慢慢变成了习惯、风俗和文化,一代一代的沿袭下来,很少有人去质疑,去打破。

而那些善于想象,善于打破边界,善于逆向思维甚至跳跃思维的人,才不会满足于眼睛看到的世界,他们更相信没有看到的种种可能。其实,我们人类能不断向前发展,科技能不断进步、创新,不就是因为那些具有鲲鹏之志的人才得以实现的吗?

井底之蛙永远想象不到外面的天空有多辽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当有一天,你能决心摆脱束缚,“怒而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从此一跃而起,一飞冲天,你的世界就此改变,视线更加宽广,心胸更加辽阔,思想更加自由,不再被各种事物、观念绑架,自然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想象变成现实。

二,善于借势,才能更远大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展翅之后,是怎么从北海到了南海呢?是乘着6月的“海运”,“海运”就是大潮,大浪,大风带起来的一股气流,一股势气。

庄子的深谋远虑,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有一飞冲天的能量和勇气,关键是打破疆界之后呢?如何才能飞得更远?不至于再次跌落水中呢?

这时就要学会借势了,观察“海运”,潮涨潮落的规律,伺机而动,顺势而为。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说的也是万事万物具备了道生的力量还不够,还要以德善加养护,才能形成物象,而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的势能,就如种子发芽了,破土而出了,还要借助阳光雨露的势能,才能开花结果。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那个时机和势能一旦形成,善加利用,就能四两拨千斤,创造出无限的可能,飞到南海,看看天池都是小case了。

三,善于放下,才能更自在

当大鹏展翅,翱翔于天空时,俯身向下,“野马也,尘埃也”,原本巨型的山川大河,已经一片模糊,就像我们在飞机上俯视地面时的感觉,一切的具象实物都如此飘渺,有时如野马奔腾,烟尘涌起,有时如尘埃笼罩大地,朦朦胧胧。

我们曾经以为追求向往的生活是一种勇敢,慢慢的我们发现放弃执念才是更大的勇气。

当我们体会到“天之苍苍,其远而无所至极”,天地苍苍,无边无际,辽阔至极时,就能感受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万事万物不过都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存在。

人类的所有困惑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大小,好坏,有用没用等等观念,才是真正绑架我们的枷锁,学会给我们的固有观念松松绑,才能得真自在,真逍遥。

简而言之,鲲鹏之志其实向我们展现了三层境界:

1,鲲鹏之变的勇气。

人生在世,我们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制约很多,要有鲲鹏之变的破界勇气和力量,才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和胸怀。

2,大鹏展翅的势能。

具备了这种生命的高度,还要有生命的长度和广度。我们要知道外部环境限制我们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势能,学会观察、等待缘起,等风来,才能顺势飞得更远,看得更多。

3,万物一体的真逍遥。

当我们体会到了“天之苍苍,其远而无所至极”,也就是最终发现根本不知道天地的尽头在哪里,自己与天地其实是一体的,心有多辽阔,天地就有多辽阔,这才是庄子真正要表达的逍遥境界,用《金刚经》的话说,此时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047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