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道家新解庄子之内篇大宗师之四

发布时间:2021/7/1 19:59:56   点击数: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yǔ)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yīng)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南伯子葵问女偊说:“你的年寿很高了,为什么面色却像孩童一样呢?”女偊说:“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到吗?”女偊说:“不!不可以!你不是学道的那类人。卜梁倚具有圣人的才质却还没有获得圣人的道心。我有圣人的道心而没有圣人的才质。我想以道来教诲他,或许他真的能成为圣人呢?即使不是这样,用圣人的道告诉具有圣人才质的人,也是容易的。我还是守持着道而教诲他,三天之后就能将天下置之度外;已将天下置之度外,我又守持着道,七天之后就能将外物置之度外;已将外物置之度外,我又守持着道,九天后就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后,就能像清晨一样清明洞察了;心境清明洞察之后,就可以感悟绝对的大道了;感悟到绝对的大道以后,就能超越古今;超越古今以后,就能进入没有生死的境界了。摒除了生,也就没有死;留恋于生,也就不存在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做‘撄宁’。撄宁的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南伯子葵说:“你是从哪里学到的道呢?”女偊说:“我从文字那里得到的,文字是从背咏那里得到的,背咏是从目见那里得到的,目见是从耳闻那里得到的,耳闻是从勤行不怠那里得到的,勤行不怠是从吟咏领会那里得到的,吟咏领会是从静默那里得到的,静默是从高旷寥远那里得到的,高旷寥远是从疑似本源那里得到的。半缘修道庄子借女偊之口说出了得道之法,首先说出了道是有选择的,只有具有道的才质的人才能够得道,最后说明道法自然,道是自然而来的,不是凭空而来的。虽然庄子强调虚无,但是从物质的循环来说,只有“一”才能生“二”,道的学习也一样,“道”来自于“文字”,“文字”又来源于“背咏”……最后庄子推到了道的本源是从“似疑”那里而来的。撄宁是道的别名,是体道的过程和结果。虽然庄子把这个过程讲成一个自然的寻根问底的过程。但是从中我们还要看出,要体悟到大道,必须经过一番艰难困苦的心灵磨炼,才能够修成正果。虽然庄子在这里强调的是本质的东西和机遇,但是对于任何事情来说,没有凭空而来的幸运,任何成果都需要汗水的浇灌。道法自然,但还是要刻苦修行才能得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14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